深邃的家族史(2010年09月01日 21:09 )
深邃的家族史
——哪里有相同字辈的族谱?
康熙四年一官员来戎州,从城东上岸走到城中,一路走来城中却只有七、八户人家,真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湖广填四川”共有两次,分别明初、清初。明初多是从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迁来。
肖氏元末的一菊公有九子一女,繁衍了庞大的肖氏一族,在川的肖氏子弟大多是九公之后。入川宗祖是一菊公第五子汉公之后,于清初从当时湖广省慈利县迁来,慈利现今都有肖氏大祠堂。
到四川以后,订立了后代的字辈,可以使分离各地的子孙,根据姓名知道血缘和字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
应念尊宗祖,德昌万国兴,文明开景运,世代显朝廷。
当然字辈要顺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因为当时教育的不普及,这样才能使字辈更易流传下来。而且字中的涵义也是先辈对子孙的期盼和祝福。
我是第十二代,我所认识的同龄四川人也大多是第十一二代、十二三代。
我的爷爷曾经说过,二十世纪初叙永县龙山乡曾有字辈相同的肖氏来联宗认亲。
在文革时期破封资修,雷波的堂伯先是悄悄把族谱装在一个坛子里,深埋在坝坝头的地下,后来自己又挖起来烧了。于是肖氏我们这一族的族谱就同全国的大多数族谱的命运一样被损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