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首相
劳合-乔治为应付这一严重危机,采取两个步骤:主张联军统一指挥;要求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立即派出军队参加大战。劳合-乔治不与黑格和罗伯逊协商,便同意由法国元帅费迪南德·福煦担任联军统帅。而对黑格要求增援则置之不理,致使其兵力遭到巨大损失。为此,原在陆军部担任要职的毛里斯爵士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指责他在西线的错误。这件事使自由党进一步分裂,以阿斯奎斯为首的自由党约100名议员投票反对他,使他在自由党内处于少数派的地位。
1917年1月31日,德国实行了“无限制”潜水艇战术,使英国处于饥饿威胁之中。为克服这一困难,英国政府于1917年通过一项法令,保证有利于农场主的农产品的价格,并规定了农业工人的最低工资。使农业生产有所增长。在1918年实行了粮食配给制。劳合-乔治还解除了第一海军大臣约翰·杰利科元帅的职务,并成功地使下一任海军大臣戴维·贝蒂同意采用护航制度,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战争使国内阶级矛盾大大地尖锐化。罢工运动规模益壮。英国统治集团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18年初,议会通过了选举改革法。它把原来极其紊乱和复杂的英国选举制度简化了。规定凡年满21岁,在当地住满6个月的男子享有选举权。凡年满30岁的妇女也享有同等选举权。同时通过了另一项法律,赋予妇女享有当选议员的权利。这一选举改革法虽没有完全消除对妇女的歧视,但比原有的选举制度朝民主化方向迈出了一步。
1918年初,政府颁布了教育大臣费希尔起草的国民教育改革法。它规定对14岁以下儿童实行义务教育。普通初等教育一律免费。授权地方机关监督在工厂做工的少年的劳动条件。这一法案的颁布,同样是人民群众斗争的胜利。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这对英法是极大的支援。1918年英法军队开始反攻,11月初德国接受停战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编辑本段残局难收组成新政府

1919年1月10日,劳合·乔治组成新政府,次日,率领英国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他与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勾结在一起,操纵和会,力图按帝国主义意图重新瓜分世界。英国不愿意听任法国称霸欧洲大陆而与自己抗衡,不赞成过于削弱德国,给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以可乘之机。
大战结束后,英国并没有出现经济繁荣,而是生产下降,失业人数上升,到1921年6月失业人数达到258万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罢工运动高涨。劳合·乔治政府对工人阶级在经济上作了一定的让步。政府实行了复员军人就业前发给补助金的制度,军火工业工人因军事企业停工而失业也发给补助金。并通过了住宅建筑计划。爱尔兰问题 爱尔兰问题又提上日程。爱尔兰人民在新芬党领导下争取独立。1919年1月在都柏林市府大厦举行会议,成立爱尔兰议会,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新芬党领袖瓦勒拉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英国政府企图以武力镇压,激起国内工人阶级义愤,工人纷纷提出抗议,统治阶级内部也意见分歧。劳合·乔治于1921年7月11日与新芬党签订停战协定,并于12月6日缔结条约,宣布爱尔兰南部26郡为爱尔兰自由邦,享有自治权利,而工业最发达的北爱尔兰6个郡则仍处于英国殖民地的地位。他对爱尔兰的让步引起了保守党对他的强烈不满。对外政策失利 与此同时,英国在对外政策上的失利,加深了劳合·乔治政府的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企图利用土耳其战败国的地位夺取其在欧洲所占有的领土。土耳其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成立以凯末尔帕夏为首的大国民议会政府。英国支持希腊发动对土战争,结果希腊军队在希土战争中遭到惨败,于1922年10月签订停战协定。表明英国对土耳其政策的彻底失败。
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英法等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亦被粉碎。劳合·乔治为摆脱1920年的经济危机,扩大对外贸易,在1920年11月末开始英苏贸易谈判,并于1921年3月16日签订贸易协定。劳合·乔治说,“我们使用武力不能恢复俄罗斯帝国。我相信,我们借助于商业便可达到这一目的,并拯救俄国。”提出辞呈 以上一系列内政、外交上的失利,使联合政府内部发生了分裂。保守党与劳合·乔治为首的自由党联盟发生意见分歧。1922年10月19日,保守党人在卡尔顿俱乐部召开大会,经过激烈的争论,以187票对87票通过终止与自由党联盟的提案。劳合·乔治由于失去保守党的支持,更陷于困境,便在同一天提出了辞呈。
编辑本段寂寞余生 劳合·乔治曾几次想重整旗鼓,提出煽动性的口号参加竞选。但他的一切努力都告失败。以后,他就从事于写作,1933—1936年写了《大战的回忆》,1936年写了《关于和约的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丘吉尔曾邀其再次入阁,他以健康原因而拒绝。1945年1月1日,英国政府授予他男爵的称号。1945年3月26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