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44岁博士生李开学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5352955
本馆由[ 我的精彩 ]创建于2012年10月09日

博士生李开学 每月补贴才 拿到271.5元

发布时间:2012-10-09 15:24:55      发布人: 我的精彩
春节后返沪前夕,李开学携谢芳在武汉拜访了另一位学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政治学教授董少平,表达了想在湖北高校求职的愿望。董表示情况不乐观,自从教育部开展高校本科评估以来,各地高校都已经引进了大量博士,师资基本饱和,他坦言像李开学这种年龄不小的老博士,又没高级职称,如果从讲师开始,科研稍有跟不上,弄不好猴年马月才能评到副教授。李开学被发现去世后的第二天下午,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党校来复旦面试,他最终未能去成这个博士生们眼里“待遇丰厚”的不错单位。李开学的师弟郭湘觉得李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换了是他,一定会选择留在泰州,即便想读博也会选择在职攻读。已经定下来去福建某省直单位做公务员的郑明,则感叹大师兄“选择失误”,倘若留在泰州做公务员不走,也许早已经是处级干部了。

271.5元,这是博士生能拿到的每月补贴,有两年以上工龄的李开学,可以拿到300元左右,他的师弟郭湘感叹这个数字比上海的低保水平还要低一半。当下读文科博士,最好是家庭经济宽裕,所谓学有余暇,才能安心做学问,倘若是将读博士当作改变命运的出路,未必会如所愿。

 

郑明回忆,2007年是李开学的儿子李挽澜参加高考的一年,前一年高考失利的儿子,估计牵扯了李开学不少精力,他曾在李开学电脑桌面上多次看到过很多下载的高考模拟题。郭湘也经常会在北区校园里看到骑着自行车来去匆匆的李开学,他不知道这位大师兄2003年9月起就一直在一家名叫上海三达学院的民办学校兼职,2004年起又在上海一通翻译科技有限公司做兼职翻译,直到去世前的2007年下半年,他还在上海电大杨浦工作站兼了一份企业文化的教职,一周四个课时,换来200块酬金。

 

在师弟师妹们的印象里,年长他们很多的李开学性格开朗得很,能说会侃,他们常常笑称这位端着方步的大师兄,是复旦北区的一道风景。现在想来,大师兄总是习惯于强迫自己去面对所有的困难,他内心痛苦和脆弱的一面,从来不会呈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