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清出生于1903年,藏族,藏名罗桑泽旺,号子才,四川顺化(今理塘)人,早年习读汉文。1920年随其弟弟第五世嘉木样(活佛)迁至拉卜楞(今夏河县境内)。1928年在拉卜楞任番兵司令。1934年,番兵司令部改为拉卜楞保安司令部,任保安司令。1944年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1949年8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甘肃省农业厅副厅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畜牧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任甘青川三省剿匪指挥部副司令,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甘南军分区司令员。1954年后任甘肃省副主席、副省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97年10月6日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黄正清是开国将军中唯一在甘肃的一位藏族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3个时代,充满了传奇。
藏族原本没有姓,黄正清的父亲贡布东珠在民国初年曾任过保正,当地藏族群众汉藏语揉在一起称其为“杭保正”。“杭”者藏语“官”的意思。藏族有个习惯,对有地位的人或当官的人,一般来说都称其头衔。“杭保正”是贡布东珠的官职,又成为他的名字的代称。就这样人们把“杭保正”叫成了“黄保正”。随后,这个家族就将“黄”取为姓氏。黄氏家族也赢得了教民的拥戴,受到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的扶持,对拉卜楞寺及其教区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从拉卜楞寺创立起,历世嘉木样家族的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扶助寺主参与政教管理,但黄氏家族达到空前程度,在安多藏族社会中影响颇大。
1920年,黄正清和父亲随着弟弟第五世嘉木样(活佛)来到拉卜楞寺。起初他只是在拉卜楞拉章宫分管事务,协助父亲处理一些寺内的事务。1924年,他借朝拜班禅大师之机,率100多人的僧俗代表团前往兰州状告宁海军。次年,他再次组织“拉卜楞呼吁代表团”赴兰控告宁海军,以解决拉卜楞案件。就在他两次到兰州期间,他结识了共产党员宣侠夫等人,接受了进步思想,并参加进步活动。他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并任会长,先后在拉卜楞、果洛等地创办了几所学校,掀开了这些地区民族教育的帷幕。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因捐赠了一架战机被广为传颂。而很少有人知道,黄正清曾在1943年冬天,率领拉卜楞的僧俗代表团前往重庆为抗战捐献了30架飞机价款,支援抗战。他本人也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委以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等职。
1949年,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黄正清率部起义,并往兰州会见了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及贺龙、习仲勋等领导同志,汇报了夏河地区的情况,表达了参加革命工作的愿望。组织上对他深表欢迎,决定留省工作。
1950年元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黄正清任甘肃省政府委员、省农业厅副厅长。同年3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成立,他应邀参加军政会议,并任委员、畜牧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随后,西北民族致敬团组成,他当选为副团长,进京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等党政军领导人的接见。
1952年,西北军政委员会组织了甘肃藏区慰问团,他担任团长,率团到甘南各地慰问。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他当选为州长。同年冬天,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他担任副主席。1954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54年,西北行政委员会撤销,他回到甘肃担任省政协副主席。他曾代表甘肃省先后前往西藏自治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等庆祝活动。1957年,他再次到北京参加人代会。1958年,他参加了甘南平判工作。1959年10月1日,他在北京参加了建国10周年庆祝活动。他还率领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到天津、上海、杭州、武汉、河南等地参观。“文革”当中,他遭到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甘肃省委彻底为他平反,恢复名誉。1978年,他当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他当选为甘肃省副省长。
黄正清是一位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合作共事、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少数民族爱国上层人士。在西北少数民族中,特别是在藏族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他经常深入民族地区视察、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在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