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泪(一)
英雄无泪(一)
李沉舟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奉密旨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亲率三镇兵马15万人浩浩荡荡南下攻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玄宗从声色迷梦中惊醒,仓促布署抵抗时,叛军的铁蹄已踏过河北诸郡,气势汹汹地直奔河南杀来。并妄图南下夺取江淮富庶之地,进而取洛阳,进逼长安。
古道斜阳,一骑白马缓缓行来。
待白马走近,方看到马上坐的是一位白衣少年。那少年背后斜插一根长笛,那笛身竟有三尺余长。一路上哀鸿遍野,净是断壁残垣,显得分外萧杀。
少年面色凝重,目光凝视前方,似是心事重重。
稍顷白马行至城门,少年抬眼望去,城门上横书两字:雍丘。残阳如血,城门上的字在夕阳的余辉下竟显得说不出的苍凉。
守城的兵士横枪将马拦住,少年微微一笑道:“有劳通报张将军,就说李沉舟到了。”
“李沉舟?可是那位‘一剑倾城’李沉舟?”南霁云放下手中酒杯,望向张巡。
张巡捻须笑道:“可不就是他了。”
南霁云纵声长笑道:“我去迎他。”
言毕匆匆向城外走去,竟是说不出的迫切。
李沉舟在马上远远见到一位身形魁梧的汉子匆匆迎来,忙下马拱手:“李沉舟。。。。。”
南霁云大步上前,握住李沉舟双手笑道:“李兄弟,南八来迟,赎罪赎罪。”
李沉舟听闻来人报出姓名,打量之下,见这人满腮虬髯,根根如铁,一头浓发,横生倒竖般有如乱草,忙肃然躬身道:“原来阁下就是南八爷。”
南霁云挥手笑道:“南霁云一介武夫,怎敌得上‘一剑倾城’的李沉舟,哈哈。。。。。。”
两人俱是彼此仰慕已久,今日得以相见,都是说不出的欢喜。
来到太守府,李沉舟远远望见张巡正拿着一根拨火棒轻轻拨着炉中炭火,兀自出神。
南霁云朗声道:“张将军,李沉舟兄弟来了。”
张巡闻声抬头,长身而起,展颜道:“沉舟远道而来,愚兄孥顿,未克远迎。”
李沉舟微笑上前:“将军言重了。”
寒暄过后,三人围炉举杯。李沉舟望向张巡,道:“叛军怕是三日内就会到了。”
张巡面色沉重:“大唐承平日久,百姓累世未经兵戈,加之朝廷重文轻武,武备松驰,一些州县的太守、县令早被叛军的嚣张气焰吓得手足无措,望风而降。谯郡太守杨万石献郡投降安禄山后,竟逼迫我为长史,迎接叛军。”
南霁云愤然道:“张将军誓不降敌,义愤填膺,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庙,起兵讨贼。一时间群情激昂,吏民数千人踊跃参加讨贼义军。张将军选精兵千人至雍丘,与已来雍丘的折冲将军贾贲兵合一处,坚守城池,以抵抗安史叛军。”
李沉舟低头不语,手中酒杯禁不住微微颤抖,显是悲愤异常。
三人沉默良久,李沉舟抬头道:“将军可知这次叛军何人率军?”
张巡望向李沉舟,李沉舟接道:“就是原雍丘降敌太守,令狐潮。”
南霁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问道:“不知来军有多少人?”
李沉舟道:“约有一万五千人吧。”
南霁云与张巡相视苦笑。
李沉舟心下了然,问道:“不知城中守卫将士有多少?”
张巡伸手将炉中炭火拨了拨,怅然道:“不足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