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 父亲参军
受官方宣传的影响,虽然我爸早就萌发了从军的念头,但真正促使他从军的却是经济原因。他家太穷了,上学每月应交的伙食费七十五万(旧币,合现在七块五),国家补助三十五万,剩下的四十万就交不起。衣服也买不起,穿我大爹的旧衣服。帽子、袜子都穿旧的。最可怜的是鞋,别人的鞋一年换几双,他的鞋一双穿几年。鞋穿破了,用针线缝缝接着穿。实在不能穿了,用小刀把布鞋帮子割下来,洗干净,晒干了,保存起来,放假以后带回家,让我奶奶纳鞋底子时用这个续。当时我奶奶正跟我大姑、二姑商量着事,看到我爸手拿旧鞋帮的样子,一屋子人全哭了。家里穷到这种份上,甭说大学,高中都念不起。初三临毕业,我爸正为升学发愁的时候,总参干校到学校招生来了。他们提了很多优惠条件:吃、穿、用国家全包;学习期间学员都有津贴,比一般战士要高;毕业以后,国家包分配,且一毕业就是军官。这些条件对于像我爸这样的穷孩子来讲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所以,他就报了名。当时同他一起报名的有一百多个,经考核、政审、体检,最终录取的有二十多个。他非常幸运地名在其中。录取以后,部队给了五天假,让他们回家征询家里的意见。我爷爷奶奶当然同意,我爸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学校,与愿意从军的同学一同登上了开往西安的火车。西安是我爸见到的第一座大城市,卖吃的非常多,“羊肉泡馍”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比定县繁华多了。他们下车以后,顾不上看街景,登上了接人的军车,直接开奔总参干校。总参干校位于西安西大街,是一所很大的学校,光操场就有足球场那么大。操场上行走着一队队训练的学员,口哨声、报数声声声不绝。他们入伍以后,首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入伍教育,主要是上政治课,进行体操训练、紧急集合训练。紧急集合要求早起以后,在三分钟以内,完成穿衣、叠被、到区队集合,再由区队到大队集合等项动作,相当急迫紧张。我爸是经过多次训练才达标的。一个月的入伍教育结束后,就成了正式的军人了。正如招生时所说的那样,吃、穿、用国家全包。军衣军帽是发的,鞋也是发的,是那种带鞋掌的牛皮鞋,走起路来嘎嘎响。吃饭上公共食堂,顿顿都有肉,馒头是白面馒头,米饭是蛋炒饭。每到节假日都要改善伙食,由平时的两菜一汤增加到四菜一汤。如此丰衣足食,以至半年以后我六爷来学校看望我爸时,竟有些认不出他来了。这时我爸才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高大英俊,仿佛换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