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6301
本馆由[ 50c0cx7u ]创建于2009年12月20日

回忆陈洪光

发布时间:2011-12-07 09:40:45      发布人: 孝在天地间

陈洪光同志1964年7月5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曾经是铁道部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他1987年毕业于湛江医学院(现广东医学院),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获得副主任医师职称。生前是广州市胸科医院二内科主任兼重症监护室主任。曾多次获得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和广州市卫生系统行风评议先进个人,2003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2月初投入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斗争第一线,不幸染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03年5月7日早晨6时30分殉职,时年39岁。

  一、投身人民卫生事业,立志终生为人民健康服务

  陈洪光同志1987年完成大学学业后,在父辈的影响下,来到以治疗结核病为主的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他深知结核病有一定的传染性,仍然坚定地作出了影响自己一生的重要选择,无怨无悔。十多年来,在工作上勤恳塌实,专心致志,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除在临床工作中虚心向前辈和同行学习,不断积累实际经验,还非常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注意了解当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下班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图书室度过。1995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进修重症监护之后,由他负责创建了广州市胸科医院首间重症监护室,并成功开展了多功能呼吸机抢救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技术应用。他在业务上不断进取,近年陆续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对待患者犹如亲人,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在治疗上尽心尽力,挽救了许多重症病人的生命,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好医生,在他身上,展现了当代卫生工作队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今年春节前夕,香港居民徐某,因重症肺结核入住胸科医院。其间突然出现窒息而昏迷,呼吸一度停止,陈洪光立即回院,当时患者并发了气胸,床边片显示肺组织压缩了30%,需马上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又出现休克,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加重,他果断采取抢救措施,从晚上7点一直抢救到11点,匆匆吃了晚餐又直下凌晨三点,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才离开病房,经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精心救治,使病人逐渐转危为安,患者家属含着热泪目睹这一切,感激万分。患者一周后好转脱机,由于体弱,家人联系了香港玛丽医院准备接他回香港继续治疗,从香港来的车辆已开到病房楼下,患者却说:胸科医院的医术不比香港的差,我宁愿自费留在这里治疗,我信胸科医院,他们会把我的病治好的。救护车只好又空着开回香港。直至大年廿七,患者结核菌转阴,正常出院,临行时对医务人员说:是胸科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很感激你们。同样是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医院急诊室收治了一位92岁的老人,入院时已经呼吸衰竭,而且还是股骨骨折术后病人,需要立即抢救。当时病人由“120”救护车送来时使用的是便携式呼吸机,只能维持15分钟的供氧,情况非常危急。陈洪光问讯后,从离医院七八公里外的父母家中及时赶回医院,一下车直奔急诊室投入抢救。此时病人已经神志不清、无自主呼吸,进入昏迷状态。经过一个通宵的抢救,病人终于有了自主呼吸,直到第二天,患者的大儿子从香港赶回来,见上其父亲最后一面。后来虽然老人终告不治,但其家人仍对医务人员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对党忠诚,对同志火一般热情

  陈洪光是一位有10年党龄的同志,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他兼职担任党支部委员,认真贯彻院党委和党支部的各项工作部署,向科室的同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经常主动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协助支部书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几年来,在党员民主评议中,陈洪光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1998年陈洪光担任了科主任以后,科室多次受到医院的表彰以及评为“文明科室”。作为副主任医师的陈洪光,不但自己每年都有科研课题,还带动年资比自己低的同事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帮助查找参考资料,亲自指导他们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在胸科医院,不论走到哪里,一谈起陈洪光,人们都会说他待人热情、诚恳,是个大好人,一个难得的年轻人。

  三、为人民鞠躬尽瘁,抗击“非典”死而后已

  去年底至今年处,广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兄弟医院,已经有陈洪光相识的同行被疫病击倒,一时间,卫生系统笼罩着一丝阴影,陈洪光的手机不断收到朋友发来的信息:“有医生感染了非典型肺炎,你怕吗?”,“中山三院医生倒下好几个了,你怎样了”。问候、关心、疑惑不断向他涌来。

  2月8日,陈洪光同志所在的广州市胸科医院被定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收治医院。上午10时院党委召开紧急动员会以后,陈洪光立即和同志们一道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尽管他非常清楚疫病的强烈传染性和危害性,明白目前医学界的认识有限,仍然冒着危险前往市第八人民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取经和深入病区考察。面对即将与之交锋的病魔,陈洪光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与气概,直面危险。他嘱咐妻子带着仅有5岁的孩子到父母家里去住,安排好家中的一切之后,象一名出征的勇士,义无返顾投入抗击“非典”的斗争中。

  2月9日下午3时,胸科医院开始收治第一位“非典”患者,拉开了抗击“非典”的序幕,不断有病人陆续送到,救护车警笛声彻夜不停,至第二天早上,该院共收治29位“非典”患者,创下了建院以来日收治病人的最高纪录。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控制院内感染,陈洪光协助医院各部门为病人开辟了绿色通道,病人甫抵直接送入病区、进ICU。陈洪光不停地为病人上呼吸机、做支纤镜,和病人之间几乎是嘴对嘴、鼻对鼻的“零距离”接触,好几次病人的痰液、血液喷在脸上和身上,都未能顾及擦拭,为了抢救工作,他整整两天没休息。事后谈及此情此景,陈洪光说道,如果我用几秒钟擦拭,病人可能就会因这几秒钟延误了抢救。

  人们问及陈洪光,在那段时日里是怎么想的,他说:我很清楚“非典”是如何的凶猛,但我想得更多的是,我是共产党员,是一名医生。军人就是要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医生的天职就是要治病救人。我们丝毫不能惧怕。我是科室的主任,我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整个队伍的战斗里。

  陈洪光负责的ICU室在整个救治工作中是个关键环节,这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不管患者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通气,一上呼吸机,必须24小时密切观察病情,因病人的病情随时会发生变化,掌握呼吸机参数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患者上呼吸机后既要调好人与机械的通气配合,又要调到符合生命体征要素,这当中的要求非常高、非常精密。为了病人的生命,陈洪光经常加班加点,平均每月加班达60多个小时。3月处的一天,院领导强行命令他休息,可是到了上午10点,病区里又出现了陈洪光的身影。在救治工作最繁忙的日子里,他几乎是午饭当晚饭,晚饭当夜宵,每天都是凌晨一、两点后才休息,不惜拼尽全力,以自己的生命唤醒病人的生命。有一位20岁的女患者,入院时胸片两肺全白,他不遗余力连续10几天几夜抢救,和同事们一谈起工作,他就会讲到这个病人,他一再说,一个才只有20岁的女孩呀,还有美好的生活在等着她,治好的话,能为社会做多少的贡献,我们一定要治好她,否则,我将报着遗憾过一辈子。这个女孩终究没有能够抢救过来,在哪段日子里,他逢人就说:太可惜了、太可惜里。在紧张的阶段过后,他仍然要在晚饭后回病区看望病人。在工作中,医务人员都要穿着隔离衣,戴着12层棉纱制做的口罩,呼吸都很困难。为了少上厕所,减少穿、脱隔离衣的次数,他坚持在工作时间里不喝水、不进餐。陈洪光既是一名医生,又是科室主任、党支部委员,既要打仗,又要带兵。病区里不少的医生、护士年纪都很轻,面对紧张、危险的工作,情绪时有波动,他主动积极地做好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稳定队伍。而且,他还善于开导患者,使他们安心治疗。

  在70多个日日夜夜,陈洪光同志抢救了100多个病人。超强负荷的工作,使他体力透支,十分疲惫。4月 4日,在连续为48小时抢救病人后,陈洪光同志突然双腿发抖,全身发软,一下就瘫在坐椅上。他自己感到可能被感染了。果然,第二天他就开始发烧,人们极不愿意看到的事,终于发生了。即使是这样,当医院领导和职工前去慰问他时,他仍然是从容一笑:“我还是那句话,救人如救火,救治病人是我们医生的天职,比作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陈洪光同志豁达、冷静面对一步步走近的死神,在病榻上,仍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不忘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病人,给前往看望他的同事们提指导意见,询问患者的病情。尽管他仍旧象没病时地有说有笑,但是,他的战友们伤心地看着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党和政府以及医务界的同行们为抢救陈洪光同志竭尽全力,2003年5月7日清晨,6时30分,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医生、医务工作者的好战友陈洪光同志,安息在初升的阳光中,永别了他热爱的党、热爱的亲人以及同事和病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