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6301
本馆由[ 50c0cx7u ]创建于2009年12月20日

无私奉献的洪光精神 洪光精神耀羊城

发布时间:2011-12-07 09:32:19      发布人: 孝在天地间
陈洪光,男,1964年7月出生,广东东莞人,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生前是广州市胸科医院二内科主任兼ICU室主任,副主任医师。1987年7月毕业于湛江医学院(现为广东医学院)医疗专业。2003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广州市模范党员、广东省模范党员、革命烈士等荣誉称号。卫生部追授“人民健康好卫士”称号。获广东省抗击非典特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英雄。
 
 
洪光精神耀羊城
 
陈洪光同志是广州市胸科医院1CU主任,为抢救病人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被感染。后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岗位,离开了共同战斗的同事和战友,离开了一起生活的父母和妻女,年仅39岁。
一想起他那文静的面孔,他那智慧的眼神,他的音容笑貌,人们依然无法抑制自己揪心的痛,无法挥去那失去亲人般的悲伤。
陈洪光同志1987年从湛江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市胸科医院,一直在内科工作。
16年来,陈洪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靠出色的业绩,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赞誉,在党的教育和师长的培养下,他的为医思想,从“医者父母心”的朴素感情,升华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境界。1992年 6月他光荣地加人了中国共产党,1999年12月被聘为副主任医师,2000年4月担任二内科科主任兼ICU主任,成为广州市胸科医院年轻的业务骨干,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
今天,人们为有这样一名模范的共产党员而感到骄傲,也为失去这样一名出色的医学专家而感到痛心。人们永远无法忘记陈洪光生前在抗击非典、抢救病人战斗中的一段段不平凡的感人事迹。
 
          哪里有危重病人 哪里就有陈洪光
 
2003年2月9日,胸科医院接收了第一例非典病人。当天晚上8点,陈洪光正和家人在一起。突然,手机响了,医务科告诉他,急诊室收治了一位92岁高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怀疑是非典型肺炎的病人,正在急诊室抢救,需要立刻上呼吸机。陈洪光一听,二话没说,马上“打的”赶回医院。一下车直奔急诊室投入抢救。此时病人已经神志不清、无自主呼吸,进人昏迷状态……家属也只是要求医生能让病人“挨”过这一晚,经过上呼吸机抢救,病人终于有了自主呼吸,陈洪光一直到病人的病情稳定后,才拖着疲惫的脚步离开,此时已是深夜。从这一天开始,陈洪光医生开始了他抗击非典的战斗历程。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胸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全情投入了抗击非典的战斗。2月9日收治第一例病人,2月10日增到 20例,2月 11日增至 43例……就这样,每天以20多例收治病人数递增,到第 10天已增至124例,第一线医务人员以前所未有的工作量超负荷地工作着。
医生是人,也有妻儿父母、亲戚朋友,面对来势猛、传染性极强的病魔,说不害怕、无所谓,是不真实的。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在人民生命健康遇到危险时,人民医生必须挺身而出。陈洪光就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为使他自己能全身心地投入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他说服了家人,获得妻子和父母的大力支持。已去了香港探亲并准备停留半年的父母,为了支持儿子的工作,仅住了三天就回到广州,帮助洪光带小孩。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给了陈洪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陈洪光成了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士。哪里有危重病人,哪里就有陈洪光的身影。陈洪光对危重病人不离不弃,他对自己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全力救治他们。他对同事说,我们是搞呼吸道传染病的,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是我们医生的职责,应该积极参与、主动承担,否则,就是失职!  
陈洪光负责的是重症监护室工作,在对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治疗中,他的角色就是抢救危重病人。他深知非典型肺炎病毒的险恶,更明白疫情的传染特点,他深知将要面对的是超强度的体力消耗和被感染的高度危险,但他没有退缩,他以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和英雄气概,跃马提枪直捣疫魔。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多少个日子里,陈洪光不分昼夜,战斗在抢救患者的岗位上……
2月18日,一内科收治了一位29岁的女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她曾患有恶性淋巴瘤,体质很差,入院当天深夜病情垂危,肺部病灶迅速增加,血氧饱和度和血压降到了最低,呼吸一度停止,值班医师一边进行抢救,一边急呼陈洪光到位。陈洪光接到通知后,马上赶到病房,与当值医护人员共同抢救(当时病人的情况非常危险,家属已做好了办后事的准备)。为了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陈洪光马上给病人上呼吸机,当时病人出现抗拒和挣扎,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怎么办?陈洪光当机立断,他果断地切断病人的微弱自主呼吸,完全运用机械通气,并熟练地调整呼吸机的各种参数。直至凌晨4点多钟,病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陈洪光却无力地坐在椅子上。稍作休息,第二天一早他又准时回到病房,继续观察病情,抓准时机,带领ICU的同事及时将该病人接到重症监护室,调整抢救的治疗方案,24小时严密观察病人,经过陈洪光和全体医务人员一周的精心治疗和共同努力,使这位濒临死亡的病人的病情得到稳定并最后痊愈出院。
还有一位罗先生,正值壮年,是运输个体户,夫妻二人患非典同住在胸科医院。由于罗先生病情较重,转入重症监护室后,陈洪光对他密切观察,隔天就要用纤支镜为他吸痰,这是最危险的一种操作,需要和病人近距离、面对面地进行操作。每当这时,陈洪光就让其他医生离远一点,他自己亲自去操作。罗先生最终病情好转,脱机转入普通非典隔离病区,当他即将痊愈出院时,得知陈医生以身殉职的噩耗,罗先生悲痛万分,打电话到重症监护室表示哀悼。
还有一位本身是在急诊室工作的护士,因患有糖尿病,身体素质差,感染非典后因病重而送入ICU。以前曾有算命的人说过她活不过50岁,现在又因患非典进了ICU室,思想负担极重,一度出现精神症状。但只要有陈洪光在她的身旁,她就表现得非常的安静,有时已经下班了,她还紧紧地拉着陈洪光的手,不让他离开。陈洪光就坐在她的床边,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辅导,七点、八点……直到她安睡才离开。经过陈洪光精心治疗和辅导,这位护士最终脱机康复。
 
心里装着病人 唯独没有自己
 
胸科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是在陈洪光的主持下创建的。一直以来他一心扑在重症监护室的工作上。几年前陈洪光准备结婚的那段日子里,头两次预约好去拍婚纱照,都因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离不开他而被迫取消,到了第三次,他与新娘都已经在影楼化好妆,正准备步入摄影棚时,重症监护室发来短信:“有一位危重病人转入重症监护室,急需支援。”本来这类病人可以交由值班医生处理,但这名病人合并多种并发症,生命危在旦夕,陈洪光回医院会诊,他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马上赶回重症监护室,立即投入抢救工作中去。病人家属得知内情后深受感动,拉着陈洪光的手千恩万谢,陈洪光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与挽救病人宝贵的生命相比,其他事算得了什么。”他早就把自己献给了医疗事业,无论当班与否,无论白天黑夜、严冬酷暑,只要病人有需要,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赶到病人身边。
陈洪光不但具有高尚的医德,还具有精湛的医术。在胸科医院,医生们常说:“只要陈洪光医生在广州,我们值夜班就像吃了定心丸。”无论是上呼吸机的技能还是对呼吸机的各项参数的设置调整,陈洪光都是最熟悉的。2003年春节前夕,香港一位70多岁的徐先生,因重症肺结核入住医院。住院期间患者突然出现窒息导致昏迷,呼吸一度停止,该科医生马上投入抢救,同时急呼正在休息的陈洪光回院,陈洪光一边通过手机指挥抢救,一边即“打的” 回院。陈洪光制定了一系列的抢救方案,从晚上7点钟一直抢救到次日凌晨3点,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才离开病房。经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精心救治,使病人逐渐转危为安,患者家属含着热泪目睹这一切,感激万分。患者一周后好转脱机,由于体弱,家人联系了香港玛丽医院,准备接他回香港继续治疗,香港来的救护车已到医院内科楼楼下,但患者却说:“胸科医院的医术不比香港的差,我宁愿自费留在这里治疗,我信胸科医院,他们会把我的病治好的。”由于病人坚持要留下治疗,救护车只好空着开回香港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痰菌转阴,病情稳定出院,临行的时候他对我们的医务人员说:“是胸科医院和陈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很感激你们。”春节过后,徐先生病情复发,又专程从香港来找陈洪光,陈洪光接诊后又亲自为他治疗。不幸,陈洪光因公牺牲,徐先生悲痛万分,坐在轮椅上来到陈洪光工作过的办公室,献花表示哀悼,70多岁的老人泣不成声。同事们说:“陈主任心里装着的是病人、亲人,唯独没有装他自己。”
可以这样说,不论是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还是非典病区的患者,只要是需要上呼吸机的,陈洪光都会在现场指导或亲自操作。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陈洪光经常加班加点,每月平均加班60多个小时。他在生前救人无数,据不完全统计,经他救治的光是非典危重病人就有23人之多,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连续两个多月超负荷的工作使陈洪光体力透支,十分疲惫,经常失眠,医院领导都很关心,嘱咐他在没有病人上呼吸机的时候抓紧时间休息,有抢救任务才返回医院。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仍坚持天天上班,他说:“病人是找我给他们治病的,他们大老远来,怎么能让人家扑空呢。”胸科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两个月里,陈洪光深知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险,更知发病后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在为病人上呼吸机、做纤支镜时,几乎是嘴对嘴,鼻对鼻的“零距离”接触,有时被病人痰液、血液喷了一身,但他却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当他看到病人转危为安,看到广州地区非典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时,陈洪光脸上虽显疲倦,但却露出欣慰的笑容。
 
                无私奉献的洪光精神
 
2003年4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广东视察,4月14日,亲自接见了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代表。总书记动情地说:“广东出现非典疫情,我们很揪心……”听了总书记的这句话,广大医务人员激动地流出了热泪,它真正体现了总书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体现了党中央和我们心连心。
总书记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广州市非典型肺炎疫情开始得到有效遏制,多数病人康复出院,就在即将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陈洪光却病倒了。他躺在病床上,脑海里却仍惦记着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的战友们。他是多么的不愿意离开战场上的战友,还有病人祈盼的目光啊。此期间,他时时通过电话关心着病人和抗击病魔的战友;心里仍牵挂着年迈的父母、牵挂着心爱的妻子和女儿……是啊,他有很多的牵挂,很多的爱,可是为了抗击非典,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他对家人的责任却无法履行。躺在病床上,他仍在电话里安慰妻子:“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家里的事放着,等我回来做,电话费等我回来交吧。”“好女儿,等爸爸‘五一’回来带你去麦当劳。”躺在病床上,他还惦记着交党费,打电话对同事说:“先帮我交上党费,等我回来再还给你们……”可惜他的这些心愿再也无法完成了。是啊,住院期间陈洪光病情曾一度好转,这对医院员工是多么大的安慰,4月25日医院召开中层干部会,医院领导曾代表全院职工打电话祝他早日康复,他还连声说:“多谢书记关心,我很好。”可怎么也没想到,5月3日,他的病情急转直下,虽然省市领导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但终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5月7日凌晨6时许,陈洪光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离开了他战斗的岗位。
医院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和亲密战友,这是大家无法接受的现实。他离去后,省专家组认为陈洪光病情发展之快实属罕见,提出想对此进行医学研究。征求家属意见时令人震撼的,是陈洪光那有着博大胸怀的父母和妻子,他们在承受失去爱儿、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中,为了早日攻克非典,拯救其他病人,毫无保留地把陈洪光的遗体捐赠出来,供医学研究。这还是陈洪光去世后的几个小时之内的事。陈洪光烈士的父亲,一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说:“人的灵魂去了,就让他的身体完成未竟的事业吧。”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至高无上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共产党员彻底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崇高的大医精诚的敬业精神!这就是洪光精神!
听到陈洪光以身殉职的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亲自作出批示:“对陈洪光同志因抢救非典病人不幸被感染,以身殉职,我十分悲痛,并表示沉痛哀悼。请省委办公厅、省卫生厅转达我对陈洪光同志亲属的慰问。请省卫生厅及各级卫生部门要继续加大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杜绝医务人员出现新的感染。对已被感染的医护人员要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救治。” 中央组织部领导同志看了陈洪光的事迹后非常感动,致电委托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代表中央组织部对陈洪光同志的家属进行亲切慰问,对他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陈洪光牺牲后,党和政府对其英雄事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授予他极高的荣誉。陈洪光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和广东省、广州市模范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还被授予全国白求恩奖章和团省委五四青年奖章等。
陈洪光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体医务人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以自己健康和年轻的生命为代价,以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去履行医生的天职,去换取患者生存的希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是冲锋陷阵的斗士,是医务人员的楷模,是新时代的英雄,是人民的功臣!是在这次抗击非典战斗中无数医务人员的杰出代表之一。洪光精神正是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具体展现!他的离去,是胸科医院也是医疗卫生界的重大损失,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表示,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陈洪光烈士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让洪光精神永存!让生命之光永恒!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