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6301
本馆由[ 50c0cx7u ]创建于2009年12月20日

抗非典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洪光

发布时间:2011-12-07 09:22:44      发布人: 孝在天地间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陈洪光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以自己的生命去履行医生的天职,去换取病人生的希望。在陈洪光去世后,广东省委追认他为“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追授他“白求恩奖章”,广东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广东省团委追授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省工会追授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以此来纪念这位新时代的英雄,人民的功臣。 “我们是搞呼吸道传染病的,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是我们分内的职责,应该积极参与、主动承担,如果不参与是一种遗憾!作为医生的天职必须上,受党教育多年应该上。”

    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不明原因的肺炎迅速蔓延广州地区。面对凶猛的疫情,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主任陈洪光主动请战,积极承担了非典型肺炎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从2月9日医院收治第一例“非典”病人起,他就冲锋陷阵,连续100多天奋不顾身,始终坚守在最危险的第一线。那些被送到ICU的重症患者,经陈洪光的精心医治,大部分已经痊愈出院。可是,陈洪光却因抢救“非典”病人不幸被传染患病,经多方抢救无效,于5月7日凌晨6时去世,年仅39岁。陈洪光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履行了一名医生神圣的天职。

积极向上的好男儿

    1987年从湛江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陈洪光一直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16年来,他的朴实、正直和对医术的不懈钻研,赢得了全院上下的好评。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2000年4月,他开始担任二内科科主任,成为院里的骨干专家;他不断向党组织靠拢,于1992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从医思想也得到了升华,从“医者父母心”的朴素感情,进入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境界。

    陈洪光深谙“学无止境”的道理,更深知医生的天职是为病人解除疾苦,没有过硬的技术就谈不上为病人服务。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陈洪光除了在临床工作中虚心向同行学习,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外,还如饥似渴地吸取新的理论知识,留意了解国内外医疗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下班后,陈洪光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脑还没有普及,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里仅有的几台电脑成为学生争抢的目标。为了得到一个座位,他总是早早地等候在图书馆门前,然后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图书馆关门也舍不得离开。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医学硕士学位,并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在各级杂志上发表了论文10余篇。

    除了不断提高医学理论水平,陈洪光还非常珍惜外出进修的机会。1995年,他在中山大学进修完重症监护,便主持创建了广州市胸科医院首间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由于成功地抢救多名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病人,他为该院外科开展重症肺结核手术奠定了基础。

    医院领导都不会忘记,作为科主任的他,总是将科室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出色地完成了医院的医疗教学任务。在陈洪光的领导下,科室多次获得医院的表彰及被评为“文明科室”;作为副主任医师的他,关心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业务发展,除了自己每年承担科研课题,还认真指导下级医生进行临床科研工作,为他们寻找参考资料,耐心传授撰写科研报告及医学论文的方法与步骤;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他,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兼任党支部委员期间,他踏踏实实工作,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帮助解决思想问题,使他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关爱病人的好医生

    陈洪光牢记医生的天职:只要是为病人好的,就尽力去做。作为领导,每天的行政工作已十分繁杂,但他在安排好科室工作的前提下,仍坚持每个星期两次的专科门诊。病人为了能挂到陈洪光的专家号,一大早就赶来排队,而他也总是尽可能满足病人,延长开诊时间。为了提高门诊诊疗质量和速度,他常常利用休息或零散的时间事先准备好常规检验单的填写。为使病人明白一个问题,他不厌其烦反复解释,甚至给病人打电话以追踪病情。

    有位年长的女病人在门诊时询问过有关服药的问题。陈洪光尽管当时已对她解释了多次,过后仍担心病人年老记忆力差,无法遵照医嘱服药。于是,陈洪光多次打电话提醒她,病人深受感动,边接电话边哭起来:“你这个医生真是负责任,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才好。”

    感谢陈洪光的又岂止她一个!许多病人常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示谢意,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还时时告诫科室的同事不要收受病人的红包。因为那违背了医生神圣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名病人7年前住院时别人都提醒他,要想很快治好病,就一定要送红包,尽管这位病人很穷,但他还是准备了一个红包送给陈洪光。但出院时他才发现,这笔钱早已算在他的住院金里了。出院时,那位病人握着陈洪光的手,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踏踏实实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恪守医生的职业道德,这就是陈洪光一贯的准则。

冲锋陷阵的好战士

    2003年2月9日晚上,陈洪光正与家人在一起,突然,手机响了,医院医务科告诉他,急诊室收治了一位92岁的高龄病人,急诊室正在抢救,需要立刻上呼吸机。但由于病人带来的是便携式呼吸机,机上指示可供氧只有15分钟。得知陈洪光正与家人在外,医务科担心他赶回医院来不及,要找其他医生。但陈洪光二话没说,马上赶到医院,直奔急诊室投入抢救。此时的病人已经进入昏迷状态,陈洪光与其他医生马上替病人接上呼吸机通气。通过全力抢救,病人终于有了自主呼吸。

    自此,胸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面对着非典型肺炎,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陈洪光所在的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全部是危重的“非典”病人,有的病人病情持续恶化,进展迅速,工作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工作环境中病毒浓度相当高。在治疗“非典”病人时,不论是为病人上呼吸机还是做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每一项工作都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操作中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作为一名医生,陈洪光深知非典型肺炎病毒的险恶,更深知将要面对的是超强度的体力消耗和被感染的高度危险,但为了救治更多病人,他总是抢在最前面……

    一个29岁的“非典”病人,入院当天深夜突然病情垂危,肺部病灶迅速增加,呼吸衰竭,需要立刻上呼吸机。陈洪光接到通知后,即刻赶到病房,与当值医护人员共同抢救,直至凌晨4点多,才回家稍作休息,8点他又准时回到了病房,调整抢救方案。当病人呼吸道分泌物需要反复清除时,在防护隔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亲自与病人脸对脸地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经过这番努力,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病人家属目睹抢救的全过程感动得落了泪。陈洪光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又有一名病人需要机械通气,他又开始了下一步的工作。

    关心他的亲友时常会发来短信,“有医生感染了非典型肺炎,你怕吗?”“中山三院的医生倒下好几个了,你怎么样了?”但面对来势凶猛的病魔,陈洪光想到的只有救死扶伤,想到的只是医生的天职。

忘我工作的好领导

    ICU是个重要的工作岗位。当病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通气时,一上呼吸机,医生就必须24小时密切观察病情。而且,操作上要求非常熟练,工作态度要十分认真,观察各种参数应非常严谨。平时,ICU有危重病患者,陈洪光都是随叫随到,或现场指导或亲自操作。在胸科医院,医生流传着一句话:“只要陈洪光主任在广州,我们值夜班就像吃了定心丸。”

    除了主持ICU抢救工作外,陈洪光还要对全院各科需要抢救的病人进行指导和协助。为了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陈洪光经常加班加点,在病房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仔细观察病情,询问症状,了解检验结果,制订治疗对策,观察治疗效果。同事们不会忘记,在与“非典”病魔斗争的日子里,陈洪光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而且常常忙到半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又会出现在抢救队伍中。直到4月份病倒住院他仍牵挂着病人,给院领导和同事们打电话讨论的总是医院救治和抢救病人的情况……

新时代的英雄

    70多天超负荷的工作使陈洪光体力透支,十分疲惫。医院领导嘱咐他在没有病人上呼吸机的时候,抓紧时间休息,有抢救再返回医院。但他仍坚持天天上班,他说:“病人是要找我回来给他们复查的,怎么能让人家扑空呢。”

    4月初,连续多日参与抢救病人的陈洪光发起了低热,医院马上让陈洪光停止工作,隔离治疗。4月16日,陈洪光经检查发现肺部出现微弱阴影,被确诊感染了非典型肺炎。由于医院领导的高度关心,陈洪光被转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他对前来慰问的领导和同事表示感谢,同时叫大家不要来探望他,以免传染。住院期间,他没有向领导提出过任何要求,而是积极配合治疗。5月2日,他的病情出现反复,双肺病灶增多,剧烈咳嗽、发热。5月3日,陈洪光的病情急转直下,虽然经过钟南山院士及省内多名专家亲自会诊,但终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5月7日凌晨6时许殉职,永远离开了他战斗的岗位。

    对于亲人的离去,陈洪光的家属忍着巨大的悲痛,表示愿意献出陈洪光的遗体供科学研究,帮助早日找出战胜“非典”病魔的方法,以挽救更多不幸的家庭。陈洪光的妻子谢丽云是胸科医院的一名护士。她说,希望把5岁的女儿培养成才,长大后也学医救人,继承她爸爸未竟的事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