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仁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6053
本馆由[ pnacyhcl ]创建于2010年01月19日

吴克仁的戎马生涯

发布时间:2012-10-25 14:46:10      发布人: 天使在人间
 童年
  (1894--1937)字静山,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三道湾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入乡塾受启蒙教育,民国成立后入县城高小和中学肄业。
  弃文习武
  宁安地处国防前线的牡丹江流域,曾备受日、俄侵略者蹂躏之苦,吴克仁目击身受,壮怀激烈,遂立志弃文习武,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学习,毕业后分派皖系边防军服役。直皖战后被张作霖收编,从此进入奉军。因吴学术优良,在一、二次直奉战中屡立战功,先后由排长、连长升至营长。
  1925年被选派赴日本入炮兵学校深造,翌年学成回国,任东北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
  1928年夏,张作霖于返奉途中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出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后,着手整顿奉军,炮兵教导队改为炮兵教导团,吴克仁任团长,后来改任为东北炮兵第十八团团长。
  1930年张学良为提高东北炮兵素质,又派吴克仁赴法国考察炮兵,回国后升任东北讲武堂炮兵研究班少将教育长。吴精心治学,将在国外学到的炮兵战术传授给学员,为国家培训了大批炮兵指挥人才。
  1933年春,日军侵略热河,吴克仁被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七师副师长,编入以王以哲为军长的第六十七军,参加长城抗战。
  1934年春,张学良自欧回国,因在意大利期间受法西斯主义影响,高唱“拥护领袖”口号,接受蒋介石所委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职,调东北军南下“剿共”。吴克仁时任一一七师师长,率该师自北平清河镇进驻河南光山,对红二十五军作战。
  参加抗日同志会
  1934年9月,红二十五军自鄂豫皖西撤,进入陕南,张学良奉蒋介石令,派王以哲率六十七军开赴陕南追击。中央经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改委张学良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督率王以哲等部进攻陕北,在榆林桥、直罗镇两次战斗中被红军歼灭了近三个师之众。张学良既遭到红军的沉重打击,又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争取下,认识逐步转变,终于在1936年4月在洛川与周恩来会谈,达成东北军与红军合作抗日的协定。此时吴克仁已升任六十七军副军长,随王以哲进驻延安,与参谋长赵镇藩共同协助王以哲执行张学良与经军达成的协定,负责对陕北红军输送弹药物资,保护红军人员来往的安全。东北军虽然是支军阀部队,但通过和红军的频繁接触,思想很快发生了变化,许多爱国军官和广大士兵强烈要求停止内战,打回老家去。
  协助张学良
  吴克仁痛感祖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为军人之耻,故1936年春即参加了张学良为首的东北爱国进步军官秘密组织“抗日同志会”。 西安事变爆发后,王以哲留西安协助张学良处理军政大计,吴克仁则率六十七军移驻陇东平凉地区,监视蒋军朱绍良部的行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被蒋扣留,东北军内部因此发生混乱,王以哲竟被孙铭久等少壮派所杀。六十七军官兵闻耗,极为愤激,纷纷要求进兵西安为王以哲报仇。吴克仁与王以哲友谊素笃,虽亦极悲痛,但为顾全大局,力予劝阻,使东北军避免了一场更大的自相残杀的灾难。王以哲遇害后吴克仁经西安抗日联军总部委为六十七军军长。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