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吹响创业曲 红灯照亮前进路
芦笙吹响创业曲 红灯照亮前进路
----缅怀人民电影艺术家电影导演于彦夫
导演:王学新
阿哥阿妹情意长,
好象那流水日夜响,
流水也会有尽时,
阿哥永在我身旁。
鲜花开放蜜蜂来,
鲜花蜜蜂分不开,
蜜蜂生来就恋花,
鲜花就为蜜蜂开……
这首电影《芦笙恋歌》中的主题曲《婚誓》是由于彦夫导演、雷振邦在48年前创作的名曲,近半个世纪来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那优美抒情的旋律,那感人质朴的歌词,打动了几代人的心扉,而我们尊敬的导演艺术家于彦夫,他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所眷恋与钟爱的电影,然而那曲情深意切的“芦笙恋歌”仿佛在昭示着他对电影事业的真挚的爱、深情意切的恋,这正是在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建厂60周年的不寻常的日子里,于彦夫这位杰出的电影导演艺术家与病魔经过坚强斗争后终于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热爱他的广大观众,然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精神遗产,给中国电影艺术长廊留下了一连串精湛而富于魅力的电影作品,犹如盛开的鲜花,依然吸引着蜜蜂飞来,从他第一部执导的《夏天的故事》开始,还执导了故事片《芦笙恋歌》、《笑逐颜开》、《万木春》、《自有后来人》、(改编为现代京剧、沪剧《红灯记》)、艺术性记录片《水库上的歌声》、戏曲片《节振国》,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故事片《创业》、《希望》、《最后八个人》、《勿忘我》、《16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鸽子迷奇遇》,其中影片曾获1984年大众电影百花奖,1983年文化部奖,1984年文化部奖。《鸽子迷奇遇》获中国童牛特别奖、第五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高奖—金章奖、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特别奖。这些精彩纷呈的不同风格样式、不同片种、类型的作品蕴含着于彦夫导演的心血、艺术智慧、过人的才华、美学的追求。这此电影将继续感染一代以一代的观众,并会对中国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电影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1983年底长影厂党委为落实中央培养年青专业人才的指示,苏云厂长宣布了我们五个人为独立拍片的导演,时任导演室主任于彦夫等老艺术家,专门找我们谈话并鼓励我们抓住时机、组织好剧本,冲上导演的第一线,他语重心长的讲:无论是国内和国外,已有一批年青导演挑大梁,你们要勤奋努力,我希望能看到你们的好作品。第二年底我交出了第一次考卷----影片《奔向银幕的马》,当时于导演非常高兴,鼓励我向新的目标前进。在年底长影厂派出新片首映团赴辽宁,影片《黄山来的姑娘》(导演于彦夫、张圆)还有《谭嗣同》、《街上流行的红裙子》、《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影片在沈阳的几处大影院与观众见面,当时导演和主演都参加了这盛大而讲效益的见面会,演员李羚、丁一、王玉梅、姜黎黎、王宝生、杨晓丹等都在现场表演各种形式的节目,实现了于彦夫导演所主张的人民电影人民爱,电影编导和演员要同观众心连心,于导演伉俪的作品《黄山来的姑娘》受到观众的特别欢迎。
长影的每年创作会上和“五二三”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作为年青并刚起步的导演听到他的发言,每次都有深刻的印象,心灵受到震憾,特别是于彦夫导演满含深情并非常理性地谈起影片《创业》那惊心动魄的过程,特别是他听毛主席的指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内文艺政策,1975年8月17日。”于彦夫导演语句深沉,双眼噙着泪花,此时此刻短暂的停顿,令人联相无限、感慨万分。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也让我由衷的崇敬编剧张天民、导演于彦夫、厂长苏云以及长影广大职工,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又迎来中国电影新境地。
于彦夫导演在抗日战争刚刚胜利,解放战争帷幕即将拉开,新中国曙光初露之际,我党便接收了“满州映画株式会社”,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做为一个反日爱国斗士的于彦夫,时任资料科长,46年5月组织大家迁往兴山。在东影开始生产后,他在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中担演导演助理,此后担任过制片主任,翻译片导演,因为他通晓日文,成为当时电影厂厂长与满映留下来工作的许多日本友人交流的翻译。后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开始了他漫长而卓越的创作生涯。他敬业爱国,关心电影、文化、国计民生的发展,他是中国影协第五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六届、第七届代表,为反映人民意愿和电影广大职工的权益他做了许多工作,做为广电总局的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经常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想法。
在我导演的影片中特别是《两宫皇太后》儿童厂的《白山英雄汉》等三部影片以及《毛泽东与斯诺》他都给予很多鼓励指点。当这些影片得奖和获得好评后,他比我还高兴、欣喜,在2000年电影局审查通过《毛泽东与斯诺》后,江波与我曾来到了他在双榆树的寓所,他和张圆老师谈了一个小时的话,这此情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人民艺术家于彦夫他的系列作品将永远激励着亿万观众。
导演艺术家于彦夫他的创作思想、美学观念是我们永远去研究开发的宝藏。
坚强的战士于彦夫他那奋斗精神、人格魅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