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勤奋努力”——与导演于彦夫交往二三事
在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建厂60周年的不寻常日子里,我们尊敬的导演艺术家于彦夫,他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所眷恋与钟爱的电影事业。于彦夫给中国的电影艺术长廊留下了一连串精湛而富有魅力的电影作品,从他第一部执导的《夏天的故事》开始,到故事片《芦笙恋歌》、《笑逐颜开》、《万木春》、《自有后来人》、(改编为现代京剧、沪剧《红灯记》)、艺术性记录片《水库上的歌声》、戏曲片《节振国》,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故事片《创业》、《希望》、《最后八个人》、《勿忘我》、《16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鸽子迷奇遇》。《鸽子迷奇遇》获中国童牛奖特别奖、第五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高奖金章奖、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特别奖。这些精彩纷呈的不同风格样式、不同片种的作品蕴含着于彦夫导演的心血、智慧、才华、追求。
新中国曙光初露之际,我党接收了“满洲映画株式会社”,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于彦夫当时任资材科长。东影开始生产后,他在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翁中捉鳖》中任导演助理,此后担任过制片主任、翻译片导演。因为通晓日文,他成为当时电影厂厂长与满映留下来工作的许多日本友人交流的翻译。后来他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开始了漫长的创作生涯。
1983年底,时任长影厂导演室主任的于彦夫等老艺术家,专门找我谈话并鼓励我抓住时机、组织好剧本,冲上导演的第一线。他语重心长地讲:“无论是国内和国外,已有一批年青导演挑大梁,你们要勤奋努力,我希望能看到你们的好作品。”第二年年底我交出了第一份考卷———影片《奔向银幕的马》。当时于导演非常高兴,鼓励我向新的目标前进。年底,长影厂派出新片首映团赴辽宁,影片《黄山来的姑娘》(导演于彦夫、张园)、《谭嗣同》、《街上流行的红裙子》、《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影片在沈阳的几处大影院与观众见面,导演和主演都参加了见面会,演员李羚、丁一、王玉梅、姜黎黎、王宝生、杨晓丹等都在现场表演各种形式的节目,实现了于彦夫导演“人民电影人民爱”、“电影编导和演员要同观众心连心”的主张。于导演伉俪的作品《黄山来的姑娘》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在长影的每年创作会上和“五二三”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年青并刚起步的导演听到于彦夫导演的发言,每次都有深刻的印象,心灵受到震撼。有次于彦夫导演饱含深情地谈起影片《创业》惊心动魄的拍摄过程,提到他听到毛主席的指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内文艺政策”)时,声音深沉,噙着泪花,顿住好久,令人感慨万分。正是于彦夫等人的努力,《创业》获准发行。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此事也让我由衷地敬佩编剧张天民、导演于彦夫、厂长苏云以及长影广大职工,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又迎来中国电影的新天地。
我导演的影片《两宫皇太后》、《白山英雄汉》、《毛泽东与斯诺》,他都给予很多鼓励和指点。当这些影片得奖和获得好评后,他比我还高兴。2000年电影局审查通过《毛泽东与斯诺》后,宋江波导演与我到了他的寓所,谈了一个小时的话,这些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王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