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炯-生平概况
家庭
曾炯,字炯之,谱名祥江。1897年4月3日生于江西新建县生米乡斗门村。父亲打鱼为业,家境贫寒。他的堂姑父雷恒是晚清进士,任过翰林,见童年时的曾炯聪颖好学,力主送他读书。在亲友的帮助下,曾炯先在家乡读私塾,后到南昌市高桥小学就读。其间因家庭经济困难,曾辍学到煤矿做工。
公费留学
1917年以同等学历考取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是陈建功教授的得意门生。大学期间曾得到雷恒之子雷子布的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到中学执教两年。1928年考取江西省庚子赔款欧美公费留学,赴德国柏林大学数学系学习。
1929年春转入当时世界数学中心之一的德国格丁根大学,师从著名的女数学家、抽象代数(亦称近世代数)的奠基人诺特,攻读抽象代数。1933年因纳粹排犹,诺特被迫移居美国,行前嘱曾炯一定要完成学业。曾炯是诺特很看重的学生,在1933年他就发表了重要论文《论函数域上可除代数》,并在题注中写道:“作者在此谨向导师诺特致以诚挚谢意,在她的鼓励之下,本文作者开始进行这一工作,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她孜孜不倦的教诲和帮助,使得作者最终得以完成本文。”
博士论文
1934年,曾炯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为《论函数域上的代数》,指导教师是施密特。1934年下半年,他得到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研究资助,到德国汉堡大学进修,著名数学家阿廷对他颇多勉励。由于他的出色工作,格廷根大学曾挽留他留校工作,但曾炯怀着一颗为国报效之心,于1935年7月返回了祖国。经陈建功教授推荐,他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讲授包括抽象代数在内的代数方面的课程。
1936年,他在《中国数学会学报》首卷发表了他的论文《关于拟代数封闭层次论》(据该文题注称此论文完成于汉堡进修期间)。1937年暑假后,他应聘为北洋大学教授,同年与秦禾穗结为伉俪。因抗日战争爆发,北洋大学、北平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后三校又各自独立,北洋大学迁至城固(在陕西省西南部),改名西北工学院,曾炯随校迁移。
1939年,他受原北洋大学校长、著名水利专家李书田之邀,加入了新创立的国立西康(旧省名,包括今四川省西部及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技艺专科学校。该校位于西康省西昌市郊区,教学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长年的奔波与医疗条件的恶劣,曾炯胃疾加重,1940年11月因胃穿孔出血而殁,享年43岁。
荣誉
1986年张奠宙教授在题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数学与世界数学的主流》的论文中指出:“环顾中国三十年代的数学界,尽管成绩很大,但能进入代数、拓扑、泛涵分析三项主流的人很少。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曾炯之。他的好几项工作被人称为曾定理,列入世界许多抽象代数教科书中。”
曾炯博士英年早逝,他对充满人类智慧结晶的数学事业的重大贡献,永载史册,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