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题孩子的教育寄托在倍腾一样的特殊学校,是不现实也不安全的选择
9月22日,中秋节,秋雨笼罩的长沙陡然降温,街头的人们行色匆匆赶着回去过团圆节。而在长沙市长沙县开元路的一家酒店房间内,汤宇霖、陈立兵夫妇以及他们的17名亲属、朋友却都红肿着双眼,有人沉默,有人低声啜泣。他们从千里之外的江苏盐城赶到长沙,来与汤宇霖夫妇的15岁儿子陈石过这个团圆节,此时,15岁的陈石已经与他的亲人们阴阳相隔——三名教官的暴力之手,让这个孩子曾经勃发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5岁。
这一惊天动地的惨案,将长沙倍腾青少年启发教育学校推向了风口浪尖,将一个沉重的话题推到了大家的眼前。对于问题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实行挽救?军事训练甚至于打骂能征服他们吗?
首先,我要谴责长沙倍腾青少年启发教育学校的教官们。倍腾学校法律顾问(也是学校负责人之一)唐锦昌承认,当天上午10点,陈石与教官因跑步问题发生口角,随后演变成肢体冲突才打起来。“打完架后,教官还让陈石去反省,并安排心理老师给他辅导谈话。下午2点左右,陈石开始吐白沫,神志不清,经过校医简单处理,陈石被送到医院抢救。”唐锦昌说,“医生还说死亡原因可能是内伤,或许陈石本身就有其他疾病。”陈石怎么会和教官打架呢?教官应当说是成年人了,对于15岁的陈石一时的抵触情绪,就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非要给他一点厉害,和小的打起来?这样的教育还叫做挽救么?是为了实现“博怀、真爱、睿智、和谐”么?以暴制暴,大人打小孩,岂有此理!教育部门曾三令五申,严禁任何学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民办学校一样要严格遵守这条规定。
其次,我对陈石的父母草率从事,感到莫名其妙。40岁的汤宇霖是盐城射阳的一名小学教师,丈夫陈立兵46岁,是射阳当地卫生院的医生,这本是个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独生子陈石从小性格就有点偏内向,可他听话懂事,很少调皮,成绩也说得过去,但父母却总觉得他性格太弱,生活太安逸吃不了苦。父母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医师,难道说不懂得不明白孩子成长的规律,竟然违背孩子意愿,用欺骗性的手段,将孩子哄骗到倍腾学校,磨砺他的意志,这能不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么?孩子本来并不坏,你为什么要送他来呀?独生子女怕吃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问题,你可以采取措施纠正吗?何必如坐针毡心烦意乱?
长沙县委宣传部陈卫球副部长曾做过多年老师,对教育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寄望于在半年的时间里,把问题孩子多年形成的恶习或者问题纠正过来,这本身就是个假命题。”陈卫球说,“作为家长管教多年都没办法,然后病急乱投医,希望特训学校在短期内掰正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呢?”陈部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孩子教育的困境。
把问题孩子的教育寄托在倍腾一样的特殊学校,是不现实也不安全的选择。从国内的情况看,尤其是2006年、2007年以来,这种学校出问题的不止一家,问题孩子的教育和心理疏导是社会问题,不是把孩子关起来封闭训练半年就能管用的。如何教育挽救问题孩子,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家庭、社会、培训机构应当密切配合,循循善诱,以德育人,以情感人,唤醒他们的心智,慢慢来纠正。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