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思 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
1981年,尚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法律系学习的郑成思在《欧洲知识产权评论》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1982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工业产权国际公约概论》,“填补了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领域的空白”;1984年,郑成思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知识产权专著《知识产权的若干问题》,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奠基之作;1992年出版《版权公约、版权保护与版权贸易》是国内第一部有关世界贸易组织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著作;他出版诸多专著,不仅是知识产权相关领域填补空白之作,也是我国知识产权研究史经典之作。
郑成思教授还以他渊博的学识为我国的知识产权相关立法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先后参加了我国版权法、民法典等法律的起草,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等法律的各次修订,参加过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他也曾作为中方法律顾问参与了1992年《中美两国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1995年《中美知识产权协议》的谈判和起草。1994年,郑成思就将《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知识产权协议》译成中文,成为中国参加WTO谈判的重要参照文献,据说入世谈判时中方谈判代表团人手一册。
进入新世纪,郑成思积极推动和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纲要制定工作,并于2001年7月和2006年5月两次受邀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讲座,提出加强信息网络法制建设,阐释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理念与知识产权保护之关系。
2004-2006年,郑成思连续三年被英国《知识产权》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50位知识产权界人物”之一。
郑成思教授既是我国知识产权研究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也是这一代法学家中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学者。他为人率直、谦逊,纵与晚辈后生论学,亦从无名家气、大师气;为学刻苦、坦诚,其自述言,“我本非天才,只知道下死力去做,‘不偷懒、不灰心’,其实就靠这六个字,才庶几不被甩在最后面”;与此同时,郑成思教授对物质生活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中国社科院陈甦研究员为郑成思教授居室之简陋而惊愕,不无沉痛地说:“欲知二十年前北京普通家居风貌,去郑家一瞥足矣”。
2006年9月10日,郑成思教授辞世。中国民法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教授在怀念文章中写道:“郑成思教授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逝世使法学界陨落了一颗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