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教授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28728292
本馆由[ 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6年12月28日

用“后半辈子”作出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16-12-28 15:02:55      发布人: 孝爱天使

赵尔宓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1941年进入树德中学学习。虽然那时正是与日本交战时期,学习条件艰苦,但赵尔宓也在树德中学中找到了快乐,遇见了改变他命运的第一位贵人——他的生物老师。由于受到这位生物老师的陶冶,他爱上了大自然,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树德高中部毕业后,赵尔宓毅然选择了当年并不热门的四川大学(原华西医大)生物系。由于成绩优异,家人和同学曾劝他转系学医,他也有过动摇。而此时他遇见了他生命的第二位贵人——他的导师刘承钊,一位从美国回来的生物学教授。这位教授的精彩授课让赵尔宓再次燃烧起对生物的热情,放弃了转系,在生物系一读四年直到毕业。大学毕业后,赵老被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教,1954年被调回成都。

  “父亲会英、德、日、法、俄五门外语,都是因为在科考的时候需要大量查阅国外资料而学习的,如果不是生物学充满热情,我想也不会为了研究去学习多门外语。”大女儿赵惠说。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曾晓茂,从1984年来到研究所同赵尔宓成为了同事,一直尊称赵尔宓为赵先生。曾晓茂说,“先生很严谨,我请他改论文他会在错的地方画一个勾,批改完成后回直接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解还不准我做笔记,其实他是在考察论文是不是全部都是我自己写的。遇到一些学术上的争论,先生甚至还会和学生拍桌子争论。”

  “学生对他是又爱又敬又怕,学生的论文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要指出来,他经常说做科研就是要严谨,实事求是,语言上都不能有可能大概这类词语。”大女儿赵惠说。

  在成都生物所庆贺赵尔宓院士从事科研教学工作60年之际,他风趣的表示,大家对他“前半辈子”所取得的工作成就评价太高让他心有不安,只有充分利用“后半辈子”的时间争取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4年12月1日,全国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开馆。赵尔宓来到现场,科普馆的成立使他回忆起恩师刘承钊。标本馆收藏了10万余件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就是由刘承钊和他的学生们历经艰辛,充实完善的。

  赵尔宓认为,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首先是向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回家劝阻父母。他挤出时间给参观的孩子们当义务讲解员,为此头天就安排讲解顺序,恨不得把馆内的动物都介绍个遍。“自然界生物形成的生物链,人类应该尽量保护,担当起维护自然平衡的重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