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绂曾 男,1932年8月生,安徽泾县人。汉族。1983年加入九三学社。历任国家农业部副部长,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九三学社第十届北京市委员会名誉主委。研究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他现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草原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 2012年4月8日1时15分在苏州逝世,享年80岁。
1949年考入复旦大学农学院学习,1953年由沈阳农学院农学系毕业。1953年至1989年历任吉林省农科院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院长、院长。1989年至1997年任农业部副部长。 1998年至2003年任第十一届北京市人大副主任。
曾任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2005年12月8日九三学社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辞去副主席、常委、委员职务,在九三学社中央十一届十三次常委会上被聘为顾问),九三学社第一、二届吉林省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九届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吉林省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北京市人大副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国草学会名誉理事长洪绂曾做客人民网科技频道“理事长谈学会”系列访谈。[洪绂曾]:但是从科学来讲,中国在草业科学,虽然发展得比较晚,比起西方的先进国家、发达国家稍微晚一点,就是作为一个产业来讲。
洪绂曾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看到也感受到了奈曼旗在发展沙产业上所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作为长期在农业战线工作的一名老兵,我觉得奈曼旗的沙产业有三点最值得肯定:一是通过对沙地的整理开发,把沙地变成了发展高效农业的沃土良田;二是利用沙子资源,开发研制工业产品,发展工业经济;三是利用沙地,建设工业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化进程,做到了耕地的零占用。 洪绂曾指出,18亿亩是我国设置的耕地红线,这条红线是保证我们泱泱大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性设置,突破了这条红线,就谈不上粮食安全,更谈不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不少地方乱占耕地的现象依然很严重,我们必须警醒,必须严格履行征用耕地的审批手续,坚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如果我们的地方党委、政府都像奈曼旗那样,把瘠薄的坏地开发建设成好地,把过去看来不能利用的资源通过科技手段利用起来,把城市建设建立在不征用耕地的原则之上,我们就会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也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衷心祝愿奈曼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理念,坚持科学实验,尊重科学、尊重自然、构造人与自然的和谐,造福于奈曼,造福于全国,影响全世界。”
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洪绂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4月8日1时15分在苏州逝世,享年80岁。
洪绂曾同志曾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农业部副部长,九三学社第九届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十一届北京市人大副主任,九三学社第十届北京市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草原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