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2413416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9月10日

杜云同志简介

发布时间:2010-09-11 14:20:3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燃尽生命 点亮检徽——记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杜云

    20年军旅征程,磨练出他的铁汉体魄、铮铮铁骨和坚强意志;11年检察官生涯,塑造了他嫉恶如仇的浩然正气和洞察罪恶的火眼金睛;日以继夜,他查找线索、翻阅案卷、审讯疑犯、追寻罪踪,惩治罪恶从不知疲倦;年复一年,他坚持正义、追求公理、忽略小家、顾全大家,埋头工作忘记了伤痛。

    就是这样一个铁汉,却在他最年富力强的年纪、在他事业的顶峰时期、在他的家人和同事都无法置信的目光里,累病了、累垮了、累倒了。躺在病床上,他仍然牵挂着工作,背着家人的目光翻阅案卷;挂着输液管,他突然拔掉针头跑出医院,坚持去履行他惩恶扬善的神圣使命;即使在身患绝症弥留人世的时候,他依然充满阳光、乐观向上的笑对病魔,用工作去减轻痛苦。

    这就是杜云,一位宁愿把自己的生命燃尽,也要让检徽闪亮的优秀检察官。

    公而忘私 累出绝症

    2009年6月18日,秀峰区检察院搬迁新址,有细心的同事突然发现,杜云不见了,手机也没人接听。最后,还是警卫从监控器上发现有个人倒在办公室里,同事们推门进去才发现,杜云晕倒在办公桌前。

    投身检察工作11年,即使是发高烧也不愿请病假、更不愿进医院的杜云,第一次被同事送进了医院。而几个星期后来自医院的检验报告更让大家震惊:杜云患的是癌症,而且已到了晚期。

    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就在杜云倒下的前几天里,他还在为侦破一个渎职案件作最后攻关,连续加班了几天几夜。虽然有同事看到他脸色不好而关心地劝他好好休息一下,但是杜云向平常一样无所谓地摆摆手,说睡一觉就没事了,加上杜云壮实的体魄和多年来给人不知疲倦的印象,没有人会去想杜云会被病魔击倒。

    与杜云共事多年、现任秀峰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的甘桂明说,“杜云的病是累出来的。”

    在桂林检察系统内,杜云也算个“名人”,不认识他的人很少。他真诚豪爽、热情如火、嫉恶如仇的性格以及他洞察罪恶的本领和不知疲倦屡克要案的业绩,在业内为他赢得了“铁人”的赞誉。

    从检11年来,杜云曾在审查批捕、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等多个岗位工作。特别是他到自侦部门工作后,主办及参与办理案件20余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期间他主办了原桂林市秀峰区人大代表、甲山乡甲山村委会主任李智息挪用农民土地补偿款1000万元案,原桂林地区教育学院财务科长苏节兴、出纳韦捷贪污、挪用公款案等著名反贪案件。

    那两年里,杜云一年几乎要办四五个案子。这在外人看来没有什么,但熟悉检察工作特别是反贪工作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超负荷的工作量了。反贪工作一向复杂,要办好一个贪污案,必须搜集充分、足够证据,但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检察人员往往会碰到很多阻力,这就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去寻找线索,落实证据。有时一个案子搞下来,光调查的时间就要花费好几个月,有时是两三个案子并在一个时间段里同时侦查、同时审理。所以,一年里要把四五个案子办个水落石出,对杜云意味着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从中也可见他的付出与辛劳。

    但因为身体素质特别好,杜云从来没把疲累放在心上,即使是年复一年的熬夜加班,他也很自信地认为自己扛得住。特别是自2006年3月任秀峰区反贪局副局长后,加班加点在他眼里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杜云的同事甘桂明说,很多时候,杜云吃饭睡觉全在办公室里,几乎把检察院当成了家,有点感冒发烧也从不请假休息,更不愿浪费时间上医院,总是买些药片对付着自疗。在妻子王敏杰的眼里,杜云是个称职的检察官,却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结婚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做过一顿饭、洗过一次衣、扫过一次地,也从来没陪妻子逛过一次街、辅导过孩子一次作业或者帮孩子去开过一次家长会。但妻子非常理解他,很多时候甚至因为他的男人汉的气概和嫉恶如仇的品格而不去计较他对家的“忽视”。

    王敏杰说,白天他一整天在外奔忙从不沾家,晚上却经常在家里通宵达旦地写材料。妻子也曾担心丈夫太累了,身体会扛不住,但这么多年来看到丈夫每天总是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地出门,回家也总是开开心心的样子,也就不忍心去阻止,由着他把全身心都扑进他热爱的工作上去。

    杜云的性格很要强,主持反渎局工作后,据同事们做的统计,仅仅在2008年一年里,杜云写的案件材料就高达一百万字。

    2008年,对杜云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科室人员只有他和技术科副科长马征国两个人,主要的工作任务落在主持工作的杜云身上,案件的办理任务、压力十分沉重。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母亲被确疹患了尿毒症晚期、肾衰竭,每星期要透析三次。此时,他理应时时陪伴、照料母亲,尽儿子的最后一分孝心。但在对检察事业的忠诚与对母亲的孝敬的两难选择之间,杜云从工作大局出发,毅然选择了忠于国家、忠于事业。他在母亲住院治疗期间,一心扑在办案上,宁愿花钱雇保姆照料母亲,也没有因此请过一天事假而影响工作。在这一年里,杜云充分发挥了领导和骨干作用,主动承办了几个案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是主办者又是书记员,在办案件的绝大部分笔录等证据和文书都由他制作、固定。但与此同时,他虽然用微薄的工资为母亲多支付了一笔高额的陪护费用,却仍然在亲戚中落下了不孝的坏名声。

    与此截然相反的是,这一年,秀峰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工作在杜云的带领下取得了建院以来的最好成绩,一举获得全区反渎职侵权工作量化一等奖,实现了质的飞跃,全年共立案2件4人,其中重大案件1件2人、特大案件1件2人,起诉到法院5人(含07年1人),已作有罪判决3人,另外2人人民法院正在审理过程中。

    只是,工作的疲累、对家事的牵挂以及对母亲的愧疚,让杜云的身体在这一年里已经显现出了大不如前的征兆。2008年底,杜云被查出患上了肺炎、肺水肿等疾病。但他却没有把这些病放在心上,仍然坚持带病工作。他的这种对工作的认真、对检察事业的执着最终“害”了他。2009年,在他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他事业的最顶峰时期、在家人和同事都无法置信的目光里,他终于累病了、累垮了、累倒了。这一次,在绝症和事业之间,杜云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昔日的“铁人”,是否就此在人们视野里消失?

    以共产党员的名义、以共和国检察官的风骨、以七尺男儿的坚强,杜云在他人生的最后旅途,给出了世人最坚决的答案。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从在办公室晕倒被同事发现,被送进医院检查,再被送到南宁治疗,杜云始终对晚期肺癌的诊断结论毫不知情,他被好心的同事和伤心的家人蒙在了鼓里。但是,妻子躲闪的神情和眼睛里掩饰不住的悲伤,让具有丰富侦查经验的杜云渐渐产生了怀疑。为什么家人要强迫他到南宁来作治疗?仅仅是肺积水需要这样吗?为什么要作化疗,这不是只有癌症病人才做的吗?

    带着这样的怀疑,杜云决定狠下一次心,动用一下审讯技巧,把妻子当“犯人”来“审”一次。面对有着十年办案经验和丰富“审讯”技巧的检察官丈夫,妻子很快招架不住了,她拉着丈夫的手泣不成声,“你得的是癌症,还是晚期……”

    那一刻,杜云的心迅速坠到了一个冰窟里,还一直一直地下沉,这样的“审讯”结果,对他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让他无法置信。但是,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性格,让他很快恢复了冷静,看着年轻的妻子、想着年幼的儿子,他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转眼间,他脸上竟然露出了让妻子难以置信的笑容,反而安慰妻子说,“别害怕,不要担心,现在科学那么发达,哪有治不好的病。那么多年了,什么困难没遇过,这一次也一定能挺过去。再说了,我是当过兵的人,又抓过那么多坏人,阎王老子也不敢乱收我……”

    接下来的日子,杜云的表现真的让家人和同事觉得不可思议。做化疗的痛苦非常人所能想象,常吃不下东西,即使吃了,也会全部吐完出来。但是,为了减少妻子的担心,让她能感受到自己撑下去的决心和意志,杜云每天都会强迫自己吃一定量的食物。就这样,常人难以忍受的化疗,杜云整整做了6期。治疗期间,他痛苦得把舌头都咬破了,可他就是没吭一声。以前,杜云最怕打针,非打不可的时候,他也要把眼睛闭上才敢打,而在南宁治疗期间,他整整打了3个多月的针,手腕上都布满了针眼找不到落针的地方,只能把针头插到脚上,他也始终没吱一声,这一切,只是为了多给妻子一些安慰,也为了早日离开医院,回到工作中去。可事实上,杜云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有时实在受不了,他就去想工作的事,以减轻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因此,在妻子的眼里,丈夫还是那个“铁人”。在同事的眼里,“铁人“杜云也就象从来没倒下过一样。

    去南宁治疗前,杜云仍在侦办着某局一个干部渎职的案子。这个案子有些阻力,杜云很着急,为了使案子尽快得到处理,在住院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案子的调查,一直通过电话与在桂林的同事联系,参与并指导着办案。同事们都觉得这实在令人很难想象,如果按照案件的侦办进度,没有人能够将杜云和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划上等号。同事甘桂明说,“你可能想不到,有时同事几天没打电话给他,他就会追着打电话过来问案情进展,急得不得了。”

    秀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施永学去看望杜云的时候忍不住“命令”他“少谈工作,多想身体”,可杜云却说了句让施永学感动良久的肺腑之言:“跟我多谈谈工作吧!只要一想到工作,我的精神就来了!”精神的转移、乐观的性格给或许治疗带来了积极效果,几个月治疗下来,杜云肺部的阴影少了很多。

    化疗刚结束没多久,早已按捺不住的杜云就向检察院领导主动递上“请战书”:“我手头还有个案子没审结,让我继续办下去吧。”看着杜云渴望的神情,想着他的病情,院领导“残忍”地拒绝了他的要求。但是,杜云用一句话表达了他的坚定:“让我继续办案吧,工作就是我最好的药!”以至于到最后,连妻子王敏杰也很意外地来帮他请求院领导说:“就让杜云去上班吧,离开工作岗位才真正要了他的命!”

    2009年10月,他出院回到了桂林。第二天,他就出现在办公室里,领导和同事都来劝他回家休息养病,可任谁劝他都不听。他说:“领导和同事们对我这么关心,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报答,只要有工作干,我就有精神。我不想躺在病床上度过余生,我宁愿倒在工作岗位上,也不愿倒在病床上。”这话让领导和同事们黯然神伤的同时,也更加发自内心的敬佩他。

    2010年1月,杜云的病情再次加重,肺部传来的疼痛不断加剧,只能又住进了医院。可当时杜云正准备接一个大案子,每天一打完吊针,他就去单位继续参与办案。眼见自己越来越频繁的咳嗽无法掩盖,为了能够顺利办案,他向同事们瞒下了住院的实情,撒谎说“我只是小感冒,打几针就好了”。在家里,他还嘱咐妻子一定要替他“圆谎”,不让病情妨碍他办案。但愈加严重的病情让杜云一夜要打6针止痛针,才能缓解癌症带来的剧痛。可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案子还没结,我放不下,等过几天出院了,要继续去办案”。

    “只要一谈到工作,你就看不到他的疲倦和痛苦,仿佛他根本没有患上绝症,还是那个铁打的杜云,可以想象他究竟有多热爱检察事业!”同事陈炜说。2009年下半年,秀峰检察院查办了几起渎职案,杜云都带病参与着调查。有一次,他在医院打吊针,接到同事电话说,案子有了新的线索和发现,杜云一听立马来劲了,挂了电话后拔掉针头就跑出了医院,急不可耐地回到办公室和同事研究信息分析案情,确定了下一步的侦查方案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医院,继续打完剩下的半瓶吊针。

    就在这样的状态下,杜云又坚持了几个月的工作。因为过于拼命,本已好转的病情再次恶化。2009年底,在一次调查的路途中,他在警车上晕倒。这一次,病情终于迫使杜云不得不再次住进了医院。但是,他还是请求同事把有关业务材料帮他带来病房,躺在病床上一笔一划地写着笔记。

    面对前来探望的同事和朋友,他每一次都很坚强而乐观地说:“你们不要把我当作一个病号,只要生命不息,我就要战斗不止!”。

    铁骨铮铮 彰显忠诚

    钢铁是怎样炼成?保尔·柯察金是用他的青春和理想给出的答案。“铁汉”是怎样锻造的?检察官杜云则用他忠诚于党、追求正义、惩恶扬善的一生来进行了回答,并用他在生命弥留时刻表现出的对检察事业的高度热忱给自己的一生划出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和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1979年,杜云光荣入伍,在空军高炮19师服役;1981年,杜云获得了到空军高炮学院深造学习2年的机会;1983年至1998年,杜云在空军混成十旅工作了14年。20年军旅生涯,不仅让杜云锻炼出一副强健的体魄,也同时磨练出了他坚强的意志、豪爽的气质和正直的品格,并把他培养成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对于这20年从军经历,杜云一直最引以为荣并倍加珍惜。

    1998年9月,杜云脱下军装来到了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从助理检察员到检察员、从反贪局副局长到反渎局副局长(主持反渎局工作),他以一个军人的标准姿态,迈着正步稳步向前。

    新的工作领域,更注重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永不服输的性格,推动杜云如饥似渴地去钻研法律知识和学习侦查技能。最初那几年,他把业务学习作为人生的一项新基础工作来抓,逐条学习新法规、熟悉新罪名,并很“严厉”地给自己制定了“办一案,撰写一遍论文或调研文章”的制度。

    几年下来,他从生手变成熟手,从门外汉渐渐成长为专业人士。他结合办案撰写的《浅论渎职罪刑罚的不足与完善》、《将活人公证成死人该如何定性》、《销售盗版书籍该如何定性》等一批论文和调研文章纷纷在《法治快报》和《桂林检察》上发表,让同事们发出一片惊叹:这个杜云真不简单。

    在长期的办案实践中,军人素质给了他很大的助益,加上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劲,使他形成了强烈的职业意识、侦查意识和成案意识,练就了一身攻坚克难的好本领。办案过程中,往往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笑谈,一个特殊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数字,都可以成为杜云的办案线索,并发现其中的玄机。2005年初,杜云奉命调查原桂林电了工业学院财务处长王伟涉嫌挪用公款案件,在查阅桂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查阅有关材料时,偶然发现有一张原桂林地区教育学院财务科出纳韦捷1997年3月的50万元定期存单的复印件,虽然这个案件当时公安机关已做过调查并有了结论,但杜云却敏锐的觉察到这50万元的背后有文章。在将这一判断迅速向局长和院领导作了汇报后,在院领导的统一指挥下,经过细致的侦查,终于发现了韦捷、苏节兴(财务科长)二人为了获得高额利息,挪用公款60万元、贪污公款7万元的犯罪事实。同时还挖出了苏节兴爱人冯宝祥贪污公款5万元,以及该学院三名在职处、厅级领导干部涉嫌贪污、受贿20余万元的重大犯罪事实。又如在主办原桂林市秀峰区人大代表、甲山乡甲山村委会主任李智息挪用农民土地补偿款1000万元案件时,杜云同志灵活巧妙的讯问方式,迫使李智息在第一次讯问中不但交待了挪用公款1000万元的主要犯罪事实,还承认了受贿8万元的犯罪事实,为快速侦结此案打开了突破口。

    众所周知,渎职侵权案件线索少、查办难,一直是困扰反渎工作的棘手问题,尤其是行政执法领域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隐蔽性强,责任分散,干预多,查处起来十分不易。但杜云同志没有被困难所吓倒,2007年院党组安排他到反渎局主持工作后,他通过摸索总结,认识到行政执法领域的渎职侵权案件不是没有,关键是如何去寻找线索,挖掘案源,坐等举报线索必然带来工作的被动。

    为此,他主动出击,通过群众反映、新闻媒体报道、走访相关部门了解掌握情况,从中确定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初查,办出案件。

    2007年以来他主办了滥用职权案5件7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他成功领导办理了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巡防队两名工作人员与一无业人员滥用职权致人重伤的案件。该类渎职问题一直是检察机关“想啃而难啃的骨头”,被害人思想负担重、不敢讲真话,办案干扰和阻力大,经过多次的思想工作,受害人及其家属终于解开了思想顾虑、讲出了真相。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三名被告人均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分判处三年有期徒刑。被害人及其家属对杜云同志敢于顶住压力,依法办案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除了头脑敏锐,多年的军人经历还让杜云非常能吃苦。有一次,为了能从犯罪嫌疑人口中获取犯罪证据,他一连在看守所审问了整整3天,与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与意志的较量,并最终让案件水落石出。

    在办案中,杜云同志还能正确处理好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关系。由于涉嫌渎职犯罪的人往往都有一定的地位、关系,他们之所以渎职犯罪,是由于某种利益或关系影响而实施的损公肥私行为。因此,一旦出了问题,就有人会出来保护,会出来干预,会出来施压,这些杜云同志都遇到过。有人又送烟酒又请吃饭,请他手下留情,被他婉言谢绝推辞了;有人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把某个领导扛出来,称他们也不主张办这个案,要好自为主,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留点后路,但杜云说:“依法办案是我的职责,法律是公正的,谁犯罪都一样查!”;至于通过亲朋好友说情的就更多了,但杜云同志决心依旧,坚持原则,不管谁找,不管谁打招呼,不管是说情,还是威胁,他始终坚持一点:“公正执法是我唯一的选择!”

    从事检察工作11年来,杜云同志始终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做到不枉不纵,秉公执法,甘于清贫,清正廉洁,维护和树立了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杜云这种吃苦耐劳、克难攻坚、敢于顶住压力依法办案的精神渐渐为他赢得了“铁人”的赞誉。

    杜云同志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检察官勤奋敬业、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一心为民、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和良好形象,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他是新时期人民检察官的优秀代表,是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先进典型和时代先锋。

 

    附:杜云同志简介:

    杜云,男,汉族,1962年2月出生,1979年12月入伍,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桂林市秀峰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主持反渎局全面工作)。该同志在空军部队服役近20年,1998年9月转业至秀峰区检察院工作,先后在审查批捕、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等多个岗位工作。从事检察工作11年多来,忠诚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一心扑在工作上,长期带病工作,2009年6月18日,终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后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病重病危住院期间,仍心系自己的检察事业。他先后荣获秀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平安建设先进个人,桂林市检察系统首届“十佳业务能手”,全区检察机关优秀侦查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2008年反渎局在他的带领下被评为全区反渎职侵权工作量化考核第一名。2010年4月29日中共桂林市委授予他为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向全市发出了向杜云同志学习的号召。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杜云战友、同学安息!老区


    写信时间:2012/11/03 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