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印咸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5232
本馆由[ nmhm5 ]创建于2010年01月17日

吴印咸同志的摄影生涯(四)

发布时间:2011-06-24 14:55:18      发布人: 黑白双煞

吴印咸在主持摄影系的教学期间,高瞻远瞩,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对于教师队伍的配备,他提出“三三制”的主张,即全系教师三分之一在第一线教学,三分之一从事艺术创作实践,三分之一投入备课。这是很有远见并十分负责任的主张。它从制度上保证了广大教师的艺术实践,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也使教师有充足的备课时间,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无疑,这些主张是非常正确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之下,几十年来,摄影系培养出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他们在摄影教育领域享有很好的知名度,成为摄影教学的中坚力量。

  吴印咸在主持摄影教学的同时,自身不忘摄影实践,先后拍摄了《红旗谱》、《白求恩大夫》等影片,担任了故事片《骆驼祥子》的摄影指导,并创作了大量图片摄影作品。与此同时,他身先士卒,着眼于学科教材建设,撰写出版了摄影理论巨著、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第一部教科书——《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上下册。此书的面世受到摄影界极大重视。在50年代中期,国内仅有的少量摄影著述涉猎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摄影技术层面,尚无系统讲解摄影艺术造型理论和阐述摄影创作规律的专著。而吴印咸的这部著作,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系统地阐明了摄影艺术创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各类摄影体裁的特点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因而成为我国最早的、最完整的、最系统的、最具权威性的经典之作。该书不仅是当时惟一一所开设摄影艺术课程之高等学府的正式教材,也必然成了社会上广大的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难得的读物。此书出版不久立即售罄,在读者之间出现了手抄本;1973年,意大利米兰玛索塔出版社将此书翻译出版在西欧发行,为国际摄影出版商所重视,足见其影响之巨。

  吴印咸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十多年中,在摄影理论、摄影实践、摄影技术与艺术技巧的研究上潜心钻研、不懈努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电影摄影和图片摄影的优秀人才,很多人创作出造诣很深的艺术作品,一些人成为电影摄影界和图片摄影界的领导干部和骨干力量,也有人成为知名学者。吴印咸常常为自己作为他们年轻时代的老师感到高兴和欣慰。

  吴印咸以其师德、人品、艺术学养,深得学生们的敬重和爱戴。吴印咸是我国电影界和摄影界的泰斗,为人却十分谦和,平易近人,尤其对年轻的教师、年轻的同学充满关爱。摄影系的同学每逢有集体活动,他都为同学们拍照,并用自己的相纸放大制作出来,送给每人一张。为了节约,照片当然不大。60年代初他去桂林摄影创作,由于拍的胶卷很多,让一个助教帮他一道显影。他自己冲洗画幅较小的135胶卷,助教冲洗画幅较大的120胶卷。助教心里很明白,吴院长120胶片不多,不到节骨眼儿上是舍不得动用120的,凡120必是重要画面,所以格外谨慎。无奈当时经验不多,注入显影液时带进不少气泡,误认为药液已满,结果使一卷重要底片报废。助教看着那残缺不全的影像,傻了眼,内疚极了。正当助教惶恐不安时,吴印咸却慢慢地说:“没关系,第二卷就好了。”这样,那助教才能够继续操作下去。这事使那位助教一直牢牢记着,从那以后,不管是他自己的底片,也不管是别人要他冲洗的底片,不论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从未出现冲洗事故。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