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学家钟观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12313995
本馆由[ 天使在人间 ]创建于2012年09月12日

发光发热的植物学巨匠钟观光

发布时间:2012-09-12 10:10:24      发布人: 天使在人间
 
  钟观光(1868~1940年),植物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是国内第一个用近代科学方法进行广泛植物采集调查的人。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植物调查和
  古代史籍中有关植物的考证工作,撰写出一批史籍考订的植物学著作和手稿。在北京大学创建的植物标本室,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植物标本室之一,随后又在浙江大学创建我国早期的植物标本室和植物园。为推动我国近代植物学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钟观光,字宪鬯(chàng),1868年9月生于浙江省镇海县柴桥镇的一个小染坊家庭,其父钟青原颇为贤达,有德行于乡里,母亲在他7岁时病逝。钟观光幼时进私塾读书,勤勉好学。并以所学敦品厉行,毫不苟逊。
  清末戊戌变法之后,钟观光为求国富民强,抵御外侮之道,联络爱国之士,于1899年组织了“四明实学会”,走科学救国之路。1900年他先在上海浦东地区创办了“灵光造磷厂”,1901年又在上海四马路筹设“科学仪器馆”,在馆内专设了一个培训理科人才的“传习所”,他一心教书,由于他讲解明了,声誉传扬四方,连徐锡麟、章太炎、蔡元培、邹海滨等著名贤士也纷纷前来聆听他的讲授。
  钟观光为人正直,治学严谨,“以科学之切于实用”为座右铭,并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心,因此他与蔡元培结为挚友,并参加了蔡元培发起的中国教育会,还服膺孙中山的革命宗旨,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02年江阴南菁书院改为江苏高等学堂,校长丁叔衡聘钟观光讲授理化,他教学谆谆善诱,许多学生慕名而来。为传播知识,提倡科学为救国之本的思想,他不辞劳苦,诲人不倦,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向学生灌输民族感和爱国心。1903年5月“苏报”案发,章太炎、邹海滨二人被捕入狱,蔡元培在案发前去青岛,吴稚晖逃亡海外,钟观光不避风险,继续支持中国教育会之工作并悄自藏匿同盟会员名单,使大多数会员免遭株连。蔡元培1901年所办之女校几度濒于停顿,钟观光奋勇出任该校校长,兼授文理各科,并暗中照顾狱中同志。
  1905年,蔡元培自青岛返沪,中国教育学会重行选举,钟观光当选为副会长。是年,他将校务交待妥当,应宁波师范学校之邀,归乡与地方绅士陈屺怀、张申之等人极力促进地方教育事业。钟观光认为要想推动革命,唤起民众,必须培养人才并从教育着手,几经奋斗,芦渎公学建成。从此,他倡导劝学、放足运动,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可他自己却为筹建校舍而负债3000多银元,陷入困境。
  1908年,钟观光再度赴上海执教于理科传习所。为积攒银两,还清债务,他节衣缩食,终日劳碌,积劳成疾,只得停教。蔡元培得知后专门成立了“钟门同学会”,为他筹资并劝其赴西湖疗养。西子湖畔,青山绿水,一年四季花草如锦,丰富的植物资源,诱发了他对植物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这是他几十年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面对终日置身的大自然万分感慨。他认为:天地之大,种类之多,人们的衣、食、住、行均不可缺。于是他通读了李善兰与A.韦廉臣(Williamson)合译的《植物学》以及其他植物学译丛,很快就掌握了近代植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自此他学以致用,勤于采集,随时解剖,废寝忘食,……这为他后半生几十年从事植物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9年,钟观光病体痊愈后,赴宁波旅沪公学任博物教员,并兼商务印书馆《理科通讯》之动物篇编辑。
  在此期间,他耐心教授近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并经常带领学生外出进行植物考察和标本采集。回校后根据植物的器官特征和生境条件特点,对植物进行解剖分析、定名和分类。偶得新种,详考其名,夙夜考之几忘寝食。在做学问上,他要求自己十分严谨,一丝不苟,勤学苦钻,对学生有问必答。几年中造就了数百名中小学博物教员。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从欧洲返回任教育总长,特聘钟观光为教育部参事。那时,南北兵荒马乱,政局不稳,教育部刚成立无事可做,只是起草教学大纲,编辑教材,有余暇则前往南京内外远近名山寻觅植物,星期天与教育部同事蒋维乔共同步行山中,往返数十里,自晨至暮,乐极忘返。政权易手于袁世凯之后,教育部北迁,钟观光随部北上。他仍以余闲,采集北方植物,得遇休假日,就与蔡元培相约,身背标本夹,手持记录本,共往郊野调查植物,回来后又将所采植物制成标本,仔细研究并与南方种进行比较和分类,对植物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不久,政府内阁纠纷,钟观光辞去公职,立志永不入仕途。南下到两湖考察教育。当时长沙高等师范教育学校托聘教员,卑札厚礼,派教育长迎接钟观光,被聘为博物教授。1917年该校被迫停办,钟观光返乡,将其结余俸银,除偿还债务,修桥铺路外,还建了一所专为教学所用藏书及标本的“师藏楼”。为此镇海县政府特地为他制作了一个“乐育英才”的大匾额挂在堂前。1956年,他的小儿子、植物分类学家、被英国皇家邱园称为世界马先蒿属权威——钟补求将该“师藏楼”中所藏的十几柜珍贵腊叶标本、手稿和书籍全部无偿地奉献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表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