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学家钟观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12313995
本馆由[ 天使在人间 ]创建于2012年09月12日

一生追求进步的钟观光先生

发布时间:2012-09-12 10:08:41      发布人: 天使在人间
 钟观光一生追求进步。早年积极参加蔡元培发起的中国教育会,以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他曾为攻打上海兵工厂,领导同志制作炸弹。他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把钱都用在搜集标本、购买图书上。1937年日寇侵华,钟先生被迫离开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仅携带所写稿件和部分资料,由朱晟先生护送,徒步绕道门头沟,返回宁波故乡,留在北平的不少重要书籍资料在战乱中受到重大损失。逃难时,他不惜丢掉个人财产,而保留下了大量资料和标本。在故乡,钟先生不顾年事已高,旅途劳累,仍专注于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事业,对所写稿件加以整理补充。1940年7月,日寇在镇海登陆,故乡也陷于敌手。同年9月30日,这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著名学者,终因忧国怀乡的极度悲恸而离开人世,终年73岁。遗憾的是,他所写的稿件以后也大部散失。
  钟观光先生曾先后在江苏南菁高等学堂、上海科学仪器馆所设的理科讲习所、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北京大学、湖南高师、浙江大学等处执教,为祖国培养了不少科学人才。
  1901年,钟先生任南菁学堂理科教习,当时学生中有不少人年龄与教员相近甚至大于教员,多数不愿上堂听课,但由于钟先生讲解透彻、实验正确,许多同学都乐于听他上的课,学生中有尔后成为名学者的蒋维乔,成为植物学家、参与主编《植物学大辞典》的黄以仁等。理科讲习所在上海创办后,钟观光、虞和钦等先生积极传播介绍科学知识,“讲理化学五载,讲博物学一载”,蔡元培、蒋维乔等都在那里听过课。 赵黄从那时起受业于钟观光先生,学习物理学和化学,后来立志主攻药学,成为我国现代生药学和本草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这一时期,钟先生还翻译了日本中谷平四郎著的《最新化学理论》,由上海科学仪器馆刊行。
  钟先生在北京大学负责生物学系的筹备工作,创立了植物标本室。1925年生物学系正式设立后,他担任植物学实习课的教育工作,参与培养了北大第一届生物学系毕业生,其中有尔后成为著名植物学家的郝景盛等人。钟观光先生学识渊博、学风严谨,乐于提携后进。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章先生在他的《中国植物图鉴》一书问世时,满怀深情地写道:“最可感谢的为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钟观光先生,于盛暑之中,为本书的菊科草海桐科桔梗科葫芦科、蓝盆花科、败酱科等部分详加校阅,以其四十余年研究中国植物的心得,指正许多错误,并对著者赐予不少的鼓励和诤言。钟先生诚挚恳切之情,使著者所受的感动,实非文字所能形容于万一。论者每举达尔文、华莱斯两生物学家的行为,作为科学家道德的模范,现在钟先生这样对学术的认真和待人的诚恳,实足与前贤媲美。”
  钟先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自学成才,将全部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为了表彰他在植物学研究上的功绩,1918年,国际植物分类学组织,把钟先生发现的“马鞭草科”一属,命名为“钟君木属”。华南植物研究所把我国只有一属一种的特有的孑遗树种之一,果木花香的兰花科之冠,定名为“观光木”。虽然钟先生离开我们已有60多年了,但他的英名将与“钟君木属”和“观光木” 一起永存。
  钟观光一生著述丰富,有《理科通证》、《旅行采集记》、《山海经植物》、《近世毛诗植物解》、《物贡纪略》、《植物古籍释例注解》、《中华植物学》、《本草疏证》等,受美、日植物研究学者推重。卒后以他姓名命名的植物属名有钟本属、观光本属多种。新中国成立后,其子钟补求将留存旧居的书籍手稿及16柜腊叶标本,在1955年捐献给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研究所及钟观光故里母校柴桥小学,均辟“观光堂”以资纪念。
  1940年病逝于浙江故里,终年73岁。他没受过任何现代高等教育,完全通过刻苦自学从一名秀才成为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家,对我国早期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晚年对祖国古代植物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毛诗》、《尔雅》、《离骚》上的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注释,还结合实地调查,对历代《本草》作研究考证,写成《植物中名考证》初稿。对《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书进行了考证、补充和修订。木兰科的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和马鞭草科的钟君木(Tsoongia axillariflora Merr.)都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