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丹的生命,无愧于中国电影

汤晓丹
拍电影是一项团队合作,它有别于其它以个体为单位的艺术创作。从事个体创作的艺术家,个性可以张扬一些,自我一些,甚至乖戾一些、孤僻一些也不足为奇。有时这种个性不但不会妨碍创作,还可给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激情和灵感。可电影不同,电影要求它的参与者必须善于合作,善于协调矛盾,善于对话沟通,善于推己及人,善于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团队的凝聚,才能保证创作的完成。汤晓丹性格忠厚踏实,为人内敛谦和,似乎命中注定这一生就应该坐在导演椅上度过。
汤晓丹的生命,无愧于中国电影。但是汤晓丹却认为,他的银色旅情中,都是众人出力才完成艰巨任务。让汤晓丹时时深深怀念的是与他长期以来合作的伙伴们。如果没有那么多演职员的鼎力相助,完成那些高质量的影片是不可能的。对他们,汤晓丹念念不忘。画家汤沐黎、指挥家汤沐海,这两位公子,也是汤晓丹的骄傲。他们在国际的荣誉,使中国人的光荣簿里又增添了浓浓的两笔。汤晓丹常常思念身在海外的孩子们。
在2004年第1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年届95岁高龄的著汤晓丹先生荣获中国电影家协会新设立的“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
汤晓丹
作为一名导演,汤晓丹是以自己的良知感召着大众,并以艺术的方式呼唤民心。三十年代,汤晓丹执导的《飞絮》获得成功后,他畅谈体会:“以正确的意识鼓励大众向合理的社会生活前进。”简单的一句话,渗透出一个电影人的责任。有人探究汤晓丹的成功,感觉正是他自觉和自愿地告别过去,从头学起,使他比别人更为顺利地完成心理转换,并更为迅速地适应了新的创作环境和新的创作方法。
“电影是我的生命
,我爱我所选择的电影道路。”这是汤晓丹导演在电影道路上跋涉长达70年之后,说出的无悔心声,也是他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真实写照。
2004年9月,第24届金鸡奖评选揭晓。这届金鸡奖特为导演汤晓丹设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大屏幕上再现了汤导的多部优秀作品,现场三千多名电影人和观众用掌声表达了对这位艺术家的敬重。蓝为洁代替丈夫领取奖杯时转述汤晓丹导演的话:“即使我以后不能做电影导演了,在摄影棚做个场工还是可以的。”
2004,恰逢汤晓丹95岁,央视名牌栏目《电影传奇》特地为他送来花篮,上书“九五之尊伴中国电影百年,甲申殊荣属金鸡大奖首座”,道尽了汤晓丹对中国电影的巨大贡献。作为荣获“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的第一人,汤晓丹的名字将永远载入中国电影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