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笑星夏文兰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96047050
本馆由[ 尼克号 ]创建于2015年08月17日

草根曲艺挑战精英文化的市场理念

发布时间:2015-08-17 15:43:59      发布人: 孝爱天使

北面郭德纲打出旗号:相声回归剧场;南面周立波走进大剧院连演30多场场场爆满;小沈阳的二人转演出更是一票难求……就是这些“草根英雄”把个演出市场搅得红红火火,而静观相声主流的精英文化却远远不及,差之甚矣。成为了当今相声热门话题,原因就是:当今的相声和相声人,有病,其病在于:偏离了本分的定位和格局,偏离了市场的经营和经营市场的理念。
 
相声在侯宝林那一代之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撂地儿”演出,“雨来散”式经营,其传播范围极小,仅限于肉嗓子所能传送的人群。因此,一段相声,哪怕是一段极其平庸的相声,也会演很长时间。因为传播是原始的,那些相声艺人虽然活得窘迫,但只要能开口,就会有饭吃。他们有他们的活法。
 
郭德纲从自己的舞台实践获得了方向感:“按相声的规律走,要有娱乐性。”就此德云社把传统相声的旗号举了起来。产生于老天桥的传统相声,本身就以娱乐为使命:“去天桥就是找乐儿。不可能花钱来天桥受教育,疯了!”
 
如今在天津,经常性有相声专场演出的茶馆和剧场已经有六处之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荣吉大街的燕乐茶社和新华路上的名流茶馆,活跃其中的是尹笑声领衔的“天津众友相声艺术团”和以刘文步为台柱的“哈哈笑艺术团”,这些场馆的门票都仅为20元。
 
在北京,相声也开始重回观众视野。南城天桥剧场边的“天桥乐茶馆”,就是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伙伴们呼朋唤友的相声乐园。东城区的周末相声俱乐部,也是近两年来极火爆的一个相声演出场所,能容纳四五百人的小剧场内周一到周六晚上都座无虚席。和天桥乐茶馆一样,这两个场地的门票都是20元,这些似乎验证了媒体所测算的“中国的演出门票合理价位应在18至48元之间”一说。
 
从上述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草根”们的红火,其实是与市场的定位很有关系的,草根们的生存其实他们全部依赖市场,没有市场,他们就没有饭吃,观众就是他的“衣食父母”。为了市场,他们得了解观众想听什么、想看什么,衣食父母的脸面就是他们的饭碗,因而他们的作品鲜活、生动。观众乐意掏钱去“听相声”,到那儿找“乐”去。而我们的精英们,没有市场的忧患,没有找饭吃的苦恼,他们靠体制养活自己,相声冷落他们埋怨电视搞跨了相声,相声低糜他们说草根把相声搞俗了。其实这些人当中就有从草根里走出来的,但当他达到一定高度,成了“精英”的时候,他却不愿意承认他所追求的初衷,就像一个孩子,吃够了母亲的奶水,走出了家门,来到外边的世界,人大了,也阔气了,可回家却不愿意认那个瘦骨嶙峋,干瘪着奶头的母亲!这可不可以说是种背叛?
 

其实,草根们走向市场,把自己炒热炒火是何等的不易啊。姜昆先生说:“他们台上挥汗如雨卖力的演出,台下挖空心思寻找创作素材,没事儿在琢磨下一场,甚至于下一场演什么内容……这种为艺术投入的激情值得所有体制内的演员学习”。因此笔者认为,相声的冷落也与我们的精英们的导向不无关系。演出市场不是靠几个精英就能炒热,观众要你的演出“好听”、“好看”,“好玩”,他才愿意掏钱去卖票进剧场,而周立波在大上海就敢在剧场不送票、不托票,全凭窗口售票连演30多场,我很难相信有那位精英敢与他挑战,也去单挑30场且场场火爆。因此姜昆先生要提出向他们学习,这是不无道理的。鲁迅早就说过:“乡民的本领不亚于大文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相声要从草根曲艺的商业文化的成功运营中,进行认真反思——面向市场找繁荣。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