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记者眼中的陈海鸣
|
||||||
|
||||||
做了16年记者,采访过各种各样的人物,我以为自己对任何采访都能冷静应对。然而,这次我错了,从枫泾英伦帝华办公室到安徽宣城水阳镇,整个采访过程,陈海鸣的点点滴滴一直左右着我的情绪,时而感动,时而惊叹,时而敬仰…… 他是一个爱好广泛积极上进的好学者,他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还自考了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本科,而2014年当陈海鸣拿到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美术学学士学位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依然勤奋好学,积极上进。 他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儿子,好哥哥。在安徽宣城水阳镇东村陈海鸣家,那位白发苍苍的母亲对我说,说好十一回来看我的,但是没回来,谁知道他再也回不来了。这么好的儿子,就这么没了!而在妹妹陈海霞的成长过程中,陈海鸣一直都是她人生的标杆,是她的榜样。 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哥们。同学李清香下岗在家,陈海鸣热心引荐到安徽吉顺公司上班,并鼓励她要打起精神,认真生活,如今她已经是安徽一家洁具公司的老总。 所有的这些采访,一点一滴地筑就了陈海鸣丰满的人格特点,于是我能理解,为什么10月3日,在安徽黄山义无反顾地纵身一跃的人会是陈海鸣。 即使是纵身一跃之后,陈海鸣也还是有生还的机会,我们无法知道在三次折返后,陈海鸣在想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坚持不放弃。有人说这太可惜了,不值得。确实,以生命的代价去换取一个不可能的结果,看上去不值得。但,试想,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如果都要去求证一个结果后才去做,那错失的并不是一次救援,而是人性的善良。在义无反顾里,陈海鸣彰显了一名英雄的生命价值。 在采访陈海鸣事迹的过程中,让我意识到,英雄离我们不远,英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经常感叹这是一个变化太快的时代,快得让人眩晕,变得让人恐慌。但无论社会怎么变,作为社会公民,“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勇气不能变,“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不能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不能变。 如果说历史是一把标尺,英雄就是标尺上的价值刻度,他们总能赐予我们向上的力量。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带着英雄身上最好的品质一路向前。学习英雄陈海鸣,除了那义无反顾的纵身一跃,我们还需要传承他身上作为普通人的优秀品质。 作家梁晓声说:“我们不能把自己当作看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的主人。社会好的话,有我们的一份功劳。社会不好的话,也有我们的一份责任。” 在英雄离开的日子,我衷心希望一个叫陈海鸣的英雄倒下了,千千万万个普通的陈海鸣能站出来! 李于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