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萧金鉴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5839816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2年04月01日

与萧八年

发布时间:2012-08-17 19:21:0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与老萧初见面是在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黎明前雨雪交加,我接站第一批赴十堰参加第二届民间读书年会的长沙彭国梁、龙挺、萧金鉴一行。年会之前与老萧多次电话联系,知道是他在为弘道文化发展公司主办《书人》,所以未曾谋面竟是十分熟悉,而老萧俨然老朋友一般成了长沙代表的领队。这之后,我们年年聚会在每一届民间读书年会,温州年会的余韵犹在绕梁,我劝老萧不要重负,上年纪的人不要跟自己为难,帮他把书刊打包快递回去,仿佛昨天的事情,忽然老萧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与老萧同床共眠两次,是在第四届民间读书年会之后。我们相约去包头光顾冯传友的书房,传友陪我们逛夜市品夜宵,没住宾馆就在暖石斋同宿,当晚三个人谈书谈刊好不热闹。次日一旅行程到了武汉热得不行,老萧坚持住我当时的租房,我这才知道了许多《书人》的故事。也是这一次,老萧兴奋的谈到他将怎样办好《文笔》这个刊物,对又一种民刊的问世感到高兴,表示机会成熟的话很想在长沙办一届年会。老萧胃口其实与阴山老饕有的一比,所以第二天黄成勇请客,我不仅劝老萧多吃少喝,还给他预备了回长沙的列车上可以咀嚼的卤食。自然,老萧回去后不仅打电话告知感受,还发了打油的短消息,十分有趣。
   与老萧近几年来联系特别频繁。他嫌手写板打字太慢,上线就Q我语音,有时候能聊一个多小时,有时候一天能聊几次,真是天涯若比邻,相互有什么事立马要互通情报。记得为弘道十周年约稿,老萧特别细心,提供了龙挺的许多创意,希望他朋友记得他朋友为文化为读书人做过什么,《书人》转由岳麓书社主办后,老萧告诉我遇到的困难,我也深知他斡旋之难,从中分明解读出来老萧一往情深的就是《书人》这个刊物,他在其中倾注了太多的心力。在呼和浩特我听到老萧如何为邹农耕的《文笔》设置栏目,很为农耕先生赏识,老萧于是也成为《文笔》的责任编辑,几个朋友在成都的读书年会期间谈及此事,无不赞叹老萧一身兼任两刊责编的过人精力。
   与老萧近距离看到一些意外景象。北京的读书年会期间,老萧仗着自己与姜德明先生比较熟悉率一帮书友拜访姜府,言谈中姜先生笑着应对老萧“不要逼稿哦,有时间是会写给《书人》的”,可见老萧为办好《书人》是何等给力。老萧要写胡荣茂需要配发一帧先生近照,托我拍照被胡先生说成作秀而不允,老萧着急了,Q我说了应该那样必须这样等等许多道理,我两次上门说服胡先生应该那样必须这样总算玉成,后来看到老萧写的《“书外杂写” ——倔老头》,禁不住笑他们两个其实都是倔老头。自然,老萧想必也倔在钟叔河先生那里了,但凡钟先生新著,老萧求得签名本总不忘也寄我一本来。
   与老萧多次谈到他书稿一直没有定下来,去年才告诉我还是下决心整理出来,山东的自牧也在尽心尽力帮他操作这件事。老萧没有结集的文字肯定很多,但看他的编辑文字和已发文章,我感到可读性和趣味性都是比较强的。老萧是相当机智幽默的书人,读书年会的朋友们有一个共识就是老萧和自牧的话特别不好懂,或许因为这个障碍,老萧这个优点不被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之间所Q甚至谈正事的电邮老萧都喜欢使用打油体,好在老萧在天涯“闲闲书话”的《丑石居杂俎》以打油著称,从中可看到老萧性格的妙趣。老萧前年用过一段时间整理他的书房,每每向我倾诉“好累”,我总是说不要那多书吧,一个人搬来搬去,老萧说有的书不配全寝食难安呐,从温州年会回去不久还再三叮嘱让我给他网购《20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第四集。
   与老萧在春节期间断了联系,我事也多,只是Q了他一个祝福。正月底去了一个电话才知道他病了,是晚期胰腺癌。老萧很镇定很自然的告诉我他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了,现在正在整理他的书稿,并且提前给小唐留了一批书友的地址,说印出来书的时候他恐怕已经没有精力跑邮局寄送了,即使他等不到那个时候小唐也会把书一本本寄给书友们。我没有想到事情竟是这样突然。第二次去电话时告诉他《芳草地》的谭宗远、《包商时报》的冯传友、十堰的闫进忠和我等人要去看看他,我似乎看到老萧固执地摆手“千万不要!心领了,那样的话我的精神压力更大!”月初最后一次打电话给老萧已经明显感到他的状态极度不好,但还是坚持在病床上校对书稿。
   与老萧聊天时他说过民间读书年会我们能不能相约二十年?老萧先就自己爽约了,三月二十二日十四时去世后三小时郭伟告诉了我这个消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感到老萧走的太仓促。老萧要为历年的《书人》做合订本,老萧还有更多的计划来不及在《文笔》施行,这两种刊物的系列访谈录他已经把前期的文案提纲发给我看了,他真的还有好多好多的事情没有办妥呢,老萧甚至没有机会看看自己唯一的一本书面世。老萧是办《书人》的书人,朋友们都知道他是老编辑,冠之“资深”也未见不妥,不论老萧今后是否能跻身编辑家列传,作为民间的老萧,民间刊物《书人》和《文笔》与他的名字分不开,民间的读书人记得他……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老萧在另一个世界可以安心吧!
   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夜
  原载《文笔》二零一二年第二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