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绶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5052857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9月01日

习武投军一少年

发布时间:2010-09-27 17:27:5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891年

赵承绶出生于山西 五台县槐阴村。其父赵长庚,子星
  

西,前清附生、候铨训导,以教书为业。赵幼年随父课读,十四岁就学本县创办最早的郭家寨文西学堂。因喜好武事,十八岁入太原陆军小学,继升清河陆军中学。辛亥革命山西新军起义后,赵回省参加地方革命武装——忻(州)代(州)宁(武)公团,在团长续桐溪属下任教练官。同年11月间,公团二千人经繁峙县出茹越口攻取大同。赵率左翼游击队为前锋,进至怀仁县,侦知大同同盟会已经起义,清总兵王得胜已率部退走,公团遂进入大祠。同日,清驻宣化和张家口的淮军郭殿帮部,毅军陈希义部二千人前来增援大同,围城猛攻。公团与大同起义军坚守四十余日,直至南北议和,各省停战,公团依协议撤至雁南,由赵翠左翼游击队殿后。1912年,忻代宁公团解散,赵复学于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骑科学习。赵豪爽不羁,绰号二虎,学习不甚用功,考试常居榜末,但性格豁达,胆大心细,遇事能当机立断,敢作敢为。有一次假期后由原籍步行返太原,途中见有群众围观一匹骏马,赵素爱马,遂上前观看。原来是一匹烈性马,不服驾驭,已摔坏数人。赵不听他人劝阻,一跃而上,马遂奔驰跳跃,赵被摔了下来,左脸鼻侧裂口出血。赵不顾疼痛,立即爬了起来,以左手按住伤口,右手揽辔,再次跃上马背,以足镫用力夹击马腹,烈马终为驯服,不再暴跳,一气跑到太原。赵始就医,伤疤至老可见。

1918年

  赵承绶毕业后回山西,在晋军步兵第一团团长杨爱源属下历任排、连、营长等职。1924年升任第六混成旅第十一团目长,先后参加了阎锡山堵截续桐溪策划的樊钟秀建国豫军进攻山西的战役;阎锡山为策应吴佩孚军北上攻打驻在直隶省(今河北省)顺德的国民军第二军郑思成部的战役;奉、直、晋三方联合进攻国民军的所谓"讨赤"战役。

1927年6月间

  阎锡山通电易帜,晋绥军改编为北方国民革命军,赵承绶任第二军第二师师长。同年9月,他率部参加了进攻奉军的战争,占领新乐和石家庄等地。其后晋军作战失利,赵率部撤回,退守娘子关一线。

1928年3月

  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北伐,赵承绶受命率部进攻平山,以威胁奉军侧背。赵部攻占平山后,继又与主力夹击石家庄的奉军,占领了石家庄。6月,奉军被驱逐出关,北伐完成后,晋军主力缩编为12个师,并改用全国统一番号,赵承绶改任陆军第三十九师师长。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