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寿星吴宗济

吴宗济(中)在祝寿会上
在悠扬的小提琴四重奏中,在法国女语音学者和家人的簇拥下,100岁的我国著名语言学、语音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宗济老人神采奕奕,迈着矫健的步伐,步入祝寿大会会场。来自各国的语音学家纷纷起立,为这位老当益壮的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鼓掌致敬。
吴老出生在清朝末年,历经北洋军阀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他的一生云谲波诡、曲折离奇、极富传奇。他上过军阀开办的军校,最后考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的第7届学生。他因病休学2年,先后在清华6年,这阶段清华园里人才济济,季羡林、钱钟书、曹禺(万家宝)、胡乔木(胡新政)、夏鼐、钱学森、陈省身、赵萝蕤、巫宝三、张光斗、乔冠华、孙毓棠、王铁崖、邵循正、萧涤非等都是他的前后同学。经严格考试,他有幸成为著名语言学大师赵元任的助手。在从事了各种各样职业后,他又被著名语言学大家罗常培请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实验语音学研究。他国学功底坚实深厚,耳聪过人,长于辨音辨调,深晓我国文字、音韵、诗词之学问。他是我国最早进行汉语方言调查、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以及从事实验语音学研究的学者之一。2006年,中国社科院产生学部时,吴老当选为荣誉学部委员,这是对他在语音学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肯定。
最令人惊奇的是吴老过人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我有一次采访吴老,他一口气谈了9个半小时的话,仍然不觉疲倦。我们在共进午餐时,他还谈兴不减,不断地给我讲那些有趣的往事。在庆贺他95岁生日时,吴老表示要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别人以为是一贯诙谐幽默的吴老在说笑话,也不当回事。没想到,吴老是认真的,他每天在计算机前工作,5年中完成了中国社科院老年基金项目“汉语普通话韵律研究”。他亲自主持编辑出版了《赵元任语言学文集》中英文版。他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赵元任的英文手稿,一个错误也不放过,使出版社的编辑十分感动。吴老还参加了《罗常培语音学文集》的编辑工作,他旺盛的精力、精益求精的学风常令晚辈学人由衷地钦佩和发自内心的仰慕。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所长沈家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奥哈拉教授、英国伦敦大学许毅教授、香港大学徐云扬教授等纷纷上台,畅谈与吴老的交情,称赞他的学术成就。日本东京大学的藤崎博也教授一再感谢吴老这些年对他研究中国语音学的指点和帮助,他祝吴老幸福长寿!
吴老家族有26位亲戚前来为老人祝寿,吴老的两个女儿吴蔷珠、吴茝珠学的都是钢琴,在从事钢琴教育的同时,也培育了后代。由吴老8岁的重孙子吴雨森代表全家人为太爷爷表演钢琴曲。
一位德国语音学教授激情难遏,自报奋勇,跃上舞台,把来自德意志民族的歌曲献给吴老。只见他打开笔记本,俄顷,传出美妙的伴奏声,德国教授深情地演唱起来。看来,计算机的出现使语音学家如虎添翼,我在吴老家就见过吴老打字后,计算机把打出的诗词朗诵出来的情景。吴老研究的是把语音变成文字,把文字变成语音的技术。所以,这些喜爱钻研语音学的专家学者走到哪儿都带着自己的工具——计算机。
上午,在“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上,吴老赋诗一首,对中国语言学学会语音学分会等几个学会组织的祝寿活动表达心迹,七绝诗曰:“中外精英聚一堂,前沿高论竞群芳。自惭浅学名难副,有福还叨百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