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王-陈渠珍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43745067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2月01日

陈渠珍的精采人生

发布时间:2012-02-01 21:45:09      发布人: 爱无止境
       正因为“竿军”的起源和独特的地域民风,成就了最具竿军性格又能长久在湘西叱咤风云的人物,莫过于民国时代雄霸一方,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了。三朝元老陈渠珍的传奇一生,如同链条一样将晚清至新中国的若干历史事件与人物都能连接起来。陈渠珍
陈渠珍,号玉鍪,祖籍麻阳,1882年9月22日生于凤凰镇竿城。原来在家族中的名字叫陈开琼,7岁入私塾读书,后在本县学馆芷江明山书院就学,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其心高气傲,抱负不凡,便改名“渠珍”以喻珍宝空遗沟渠,因古书上有“古者有鍪(武士头盔)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故又自号“玉鍪”。
经历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并加入同盟会。年仅24岁的陈渠珍分配在新军第四十九标任队官,在协统钟颖辖下驻军四川百丈邑。由于在同盟会的反清活动被人怀疑,1907年经湖北巡抚张学簪介绍,偕同乡、旧学友林修梅投奔川边大臣赵尔丰,任新军六十五标队官。在四川西藏从军时,陈渠珍多次提到的湖南同乡林修梅,(他的堂弟便是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1903年5月,林修梅入长沙的湖南陆军武备学堂第一期学生,从此结识了陈渠珍。毕业后出任湖南陆军速成学堂主持人,湖南新军炮兵营长,湖南陆军速成学堂区队长等职并以公费委派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12月,林修梅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随即回国被派往四川新军任职,陈渠珍也同时进入川军队伍。   宣统元年(1909年)英军入侵西藏,达赖十三世向清廷求援,复又恐清军入藏,令藏军阻截。时清军已集结成都,陈渠珍上书《西征计划》,得上司赏识;七月,钟颖率部进军西藏,陈渠珍被任命为援藏军一标三营督队官,参加了工布江达、波密等地战役。林修梅部被编任第三营管带(是陈的上级)一同进藏。有一次,林修梅批准了陈渠珍请缨外出的侦察活动,在这次侦察中陈受伤被藏军捕获,以其智勇赢得藏人钦佩,送归汉营。川边大臣赵尔丰抵昌都,责其贪功冒险,受谗迁罪于林修梅,遂撤销林的管带职务,委陈渠珍取而代之。而林修梅因此辞队经印度、缅甸、渡南海而归,后任孙中山大总统府代理参军长、陆军上将。1921年10月病逝于广州中法韬美医院,时年仅四十二岁。陈渠珍则进军驻守工布江达,偶遇藏族姑娘西原,由此生出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西藏后,进藏川军中的哥老会组织积极响应,其部属还杀死了协统罗长琦。陈渠珍为同盟会员,深知形势危殆,于是策动手下湘黔籍官兵115名,取道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入青海返回内地,却因误入歧途,迷困荒漠,断粮挨饿,茹毛饮血,绝地辗转七个多月,直至民国元年(1 912)6月,历尽艰苦方到达西宁,全队仅七人生还。藏女西原追随陈渠珍走出大沙漠,却不幸病卒长安。   1912年陈渠珍回到湘西,地方让他督办开河工程,田应诏保奏他开河有功,却因政府查办在西藏时协统罗长琦被杀案,有人诬告陈是主谋,被逮解送京。陈渠珍力辩得直,又得傅良佐担保,方得脱案。回湘西后仍得田应诏赏识,在军中任副参谋长,主办军官训练团。民国2年(1913)任湘西镇守使署中校参谋。1917年升参谋长,兼任第一梯团团长。1918年护法战争兴起,湘西镇守使田应诏组织护法军第一路军,命陈为参谋长兼第一梯团长,旋又代理第一路军司令。民国9年(1920年)接过了田应诏原任的湘西护国联军第一军军长大权。次年(1921年)又兼任湘西巡防军统领,移驻保靖。他提出“保境息民”的口号,整军经武,剿抚兼施,统一湘西,在老家关起门来建设湘西独立王国。民国14年(1925),省长赵恒惕任命陈渠珍为湘西屯边使。民国16年(1927)唐生智任命陈为第十九独立师师长,陈回驻凤凰。为培植地方武装势力,他兴办了军官教导团、经武学校和国术训练所等机构;亲自编著了《军人良心论》等教材。在财政上,他极力扩充税源,加收盐税、木关税、特税(大烟税)、火坑捐(户口捐)等约五六十种苛捐杂税,掌管湘西全部屯租,还兴办了湘西农村银行,票币发行量达10万元,流通于湘西14个县。还先后在凤凰县办起了造枪、皮革、木器、印刷、毛笔等工厂。   凤凰城里西北侧的西门坡有座“朝阳宫”,是陈渠珍之兄陈炳、陈开藩在民国四年(1915年)发动族人捐资兴建的,原名陈家祠堂。民国12年(1923年)时任湘西巡防军统领的陈渠珍又扩建戏台一座,经常在此聚会听戏。应该说,民国年间,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由于国内军阀间的暂时休战,北京、上海和各省报纸正热烈地讨论“兵工筑路垦荒”、“办学校”、“兴实业”的有关国内建设问题。感受着时局的影响,陈渠珍主持湘西军政后,打着“保靖息民”旗号,开始实施“湘西自治”。陈渠珍草拟了一份计划,将湘西13个县划分为100多个区乡,试行“湘西自治”。经过几次各县县长和乡绅代表会议讨论、协商,就着手实施。于是,单在保靖,就设立了一个师范讲习所,一个联合模范中学,一个中级女学,一个职业女学,一个模范林场和六个小工厂。学校教师和工厂技师,都是从长沙聘来的,薪水比本地人要高。加上原来的一个军官学校,一个学兵教练营,六个军农队,湘西一时呈现出兴旺而有生气的景象。当时的《巡防军军歌》的歌词就有此豪言:“湘西西上五竿好河山,论疆域,连黔带蜀,级级有雄关。澧兰沅芷,纵横直荡,地势本天然。三军忠勇,十县团结,千里靖烽烟。”为促进自治,他还在保靖置办了一部印刷机,设立报馆,筹办一个定期刊物。还组织了一批湖湘子弟去山西观摩考察阎锡山自治下的“模范村”。就是到了1937年,熊希龄临终前,挂念家乡的织锦业工艺,他写信给陈渠珍,请他给与扶持。陈渠珍接信后立即照办,马上成立了凤凰工艺厂。
湘西王
  各行业的迅速发展,使湘西一度出现辛亥以后最好的局面。这时,国内联省自治口号喊得极响,有人比喻陈是“湘西土酋长”,陈渠珍便仿阎锡山在山西做土皇帝办法,以“湘西王”自居。陈渠珍的“湘西自治”兴办的各种教育、民生、经济等事业,是湘西历史走向近代的重要一页。当然,土皇帝往往不是改革家,陈也有保守的一面。在内部管理机构上不实行变革,沿袭清代绿营屯田制老例,人民承担赋税极重;对外又不思进取。他根据湘西各自然村寨多系同姓家族的特点,效法古代部族制进行统治:以同一家族组成大保或联保;其下为若干同姓的自然村寨,相当于一个大家庭,大家庭以下又编为“十户一联”的所谓小家庭;若干部族联合组成行政乡,乡长由陈渠珍直接任免。这样层层设网,最后由陈总揽控制。   民国23年(1934)11月,红军二、六军团攻克永顺县城,时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早想控制陈渠珍,于是借此形势逼迫陈部接受改编,任国民党十四师师长,其部队改由顾家齐、包轸率领开出湘西,命令陈渠珍死命拖住贺龙、萧克。红军退出城北山三十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下埋伏圈,陈渠珍的三个旅约一万多人,堕入红军伏击圈,陈部向何健请求增援,何健乐得陈的力量消耗,置之不应,令陈部死伤、被俘三千余众(年前有电视剧《雄关漫道》描述此战役中的陈渠珍,也是陈首次出现在文艺作品中)。民国24年(1935)春,何遂以败军之将罪责陈渠珍交出兵权,改以“湖南省政府委员”“长沙绥靖公署总参议”之空衔移居长沙,从而第一次结束了陈渠珍在湘西的割据局面。民国25年(1936),被迫赋闲的陈渠珍得以细细追忆廿四年前从军入藏,高原征战,结藏女情缘的传奇经历,写成《艽野梦尘》一书。
东山再起
  民国26年(1937)9月,陈渠珍对一向看不起它的何键怀恨在心,在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贺耀祖的支持下,利用凤凰苗胞抗租反屯的炽热情绪,于幕后策动屯务军指挥龙云飞等力量,乘机攻入乾城,震动了湘西,加上国民党上层互相倾轧,由此迫使何键被调离湖南。1939年,薛岳将其旧部改编为新六军,他任军长,辖两个师,准备投入抗战序列。陈渠珍以年老请辞,到重庆面见蒋介石,被委任为“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设计委员会委员”,任驻四川,实际上是软禁在南川县,他就在当地自办“三一纺纱厂”从事实业。   陈渠珍期间结识了工程师张远志,将自己的新作《艽野梦尘》交以阅读,张大为赞赏推荐,遂得陆续外传并在1940-1942年间的《导康》月刊上连载。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得以离川,居贵州印江、湘西凤凰。1948年国民党纠集股匪,扰乱湘西,频生事变,致使湘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1949年3月2日,沅陵发生兵变,湘西局势一片混乱。陈渠珍趁机组成了凤凰县防剿委员会,重新掌握了全县军政大权。陈为了控制湘西局势,又先后接受了宋希濂和湖南省主席程潜委任的“湘鄂边区绥靖副司令”及“沅陵行署主任”的职务,并移署乾城,在所里(今吉首)召开了“湘西善后会议”组建湘西自卫军,人枪共约3000余。于是陈又东山再起。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部队向大西南挺进。陈渠珍由乾城退避凤凰县黄丝桥。中共湖南省委、湘西区党委及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曾多次派员来凤凰策动陈渠珍和平起义。陈在权衡得失后同意起义,10月中旬,赴乾城正式与湘西区党委洽谈和平解放凤凰及旧沅陵行署的接交等有关事宜。1950年6月任第一届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应邀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会议,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由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介绍加入民革,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1952年2月因患喉癌病逝于长沙,终年71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