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教育家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38975068
本馆由[ 光辉岁月 ]创建于2010年11月12日

夷陵人物·

发布时间:2011-04-07 16:10:53      发布人: 光辉岁月

夷陵人物·

 

连战先生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到的沈刚伯是夷陵人

欧阳运森

 教育家、台湾大学原代校长沈刚伯18961977),名汝潜,三斗坪人,其祖父达轩,宜昌名儒,父明道,日本弘文学院毕业,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沈11岁考入湖北方言学堂,1917年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留校附中任教。1924年官费英国伦敦大学攻西洋史,1927年毕业回国,先后任湖北省教育厅秘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朱家骅任教育部长和交通部长时,曾先后邀请出任招生委员会委员,负责命题、主试和评卷工作,坚持以考绩为录取学生的准则。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大学迁重庆,沈应邀赴川省各校讲学。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南京临时大学。后在国立编译馆工作。
   1948年应聘台湾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并代理教务长。195011月,台大校长傅斯年病故,沈代理台大校长至次年四月。在主持台大文学院期间,先后增设考古人类学系、图书馆学系和文科研究所、外国语文学研究所,并于研究所开设博士班。1954年,与在台历史学家组织中国历史学会,任首届理事会理事长。1957年与李济之共同主持中国东亚学术研究计划委员会,1965年应聘到西柏林自由大学讲学一年,1970年当选台中央研究院院士。1973年退休,仍继续任教台大并应聘为辅仁大学讲座教授。沈赋性淡泊,不重修饰,长年一席长衫,一头乱发,一支香烟,被誉为台大一景。对学生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1976年沈80寿辰,学生为之编印《沈刚伯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1977年在台病逝。1982年台湾出版《沈刚伯先生文集》。
   五代教育世家的传人沈达轩(18411921),三斗坪人,自幼勤学,中秀才后,在县城设馆执教,受业者中秀才举人甚多。
   沈晚年,极力支持其子沈明道赴日留学,寻求新思想,新文化。极力主张女子天足、男女平等,女子应受教育。其媳娶进后,先令其读书识字。其子曾任枝江县知事,未及一年,其返乡兴学,在示子家书中写道:官可不做,而书不可不读
   沈达轩终生办教育,发展了地方的教育事业,也培养了自己的后代。从十九世纪中叶到1985年的一百多年中,已有五代十四人从事大专教育工作。
   弃官返乡从事教育的沈明道(18731941),字粹庵,三斗坪人,从小就读其父沈达轩私塾,18岁中秀才,入湖北经心书院学习,三年结业回国,执教于文普中学堂。后奉令创办湖北省工科专业学校任校长。民国初年,任枝江县知事,未及一年奉父命辞官返乡,继续从事教育,后经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孝植相邀,任督学。
   沈主张教育救国,任省督学十余年,奔走全省各地,一面查办贪污挪用教育经费的官僚乡绅,一面为民众筹资办学,推动湖北各地新兴学校。北伐战争结束时,遂返乡。1940年宜昌沦陷,沈悲愤欲绝,自认教育救国思想已经破灭,青年时赴日留学,如今反遭日本侵略,国是人非事事休1941年郁郁而逝。

——原载2005429日《中国三峡夷陵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