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父亲
尾 声
本来我写作的初衷只想用几千字为父亲写一篇难忘的回忆录,没想到在动笔写作中我才发现原来父亲将他那宽广无私的情与爱全部倾注在对我们的成长的细微之中。于是这篇近十万多字的纪实报告文学就这样诞生了。当然,用这平凡而朴实的十来万字去描绘父亲,我依然感到意犹未尽。是啊!即使用尽天下所有的文字和语言,确实难表我们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留恋。
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象二姑夫一样拥有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摩托车。父亲曾多次和母亲提到要买车的想法。这在父亲的经历中是第一次,也是父亲终将压抑了自己一生愿望所道出的心声,但这个愿望最终也没有实现。这倒不是因为父亲没有经济上的实力,按当时的情况,父亲即使买三辆、五辆也不是问题。但是父亲看到我和二弟、三弟的新房没有建起,四弟又要到呼市上学,还没有结婚用的房子,所以就打消了这一念头。父亲每做一件事总是那么的准备充分,那么的运筹帷幄,丝毫不留任何漏洞与死角,这是父亲一贯的作风,也是简朴生活的细微体现。父亲的生活极其简陋、朴素,从来都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穿,总是穿着那件退了色的中山装风里来,雨里去,点点滴滴都不漏空,为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家庭,他毫无顾虑地大把大把地给我们花钱,而轮到自己,他却连几元钱的裤带都不舍得买,用一根红布条当裤带竟然系了一辈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施干”。用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来诠释父亲一生,父亲就象吞尽丝的蚕,燃成灰的蜡。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别人有的,他一定要让我们也拥有;别人没有的,他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拥有。这就是父亲,为我们将自己燃烧得粉身碎骨的父亲。
淡薄名利心如镜,散做乾坤万里春。这是父亲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父亲一生中做了那么多工作,变迁过那么多单位。但父亲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专心致志,任劳任怨,从来不以年纪大,资格老而自居。对待贫困的人象一盆火,夜里迷路的老人在我家居住过,上访的群众在我家吃过饭,父亲年青时就过惯了苦日子,受尽了恶人的欺负,所以长大后,父亲就特别同情受苦受难的人,他当了一辈子乡干部,经他亲手协调处理的邻里纠纷不计其数,村民们都说象父亲这种公道正直的干部实在是太少了。
父亲退休后,家中仍有不少曾经受到父亲帮助的村民、村干部来家坐客,父亲总是盛情款待,又是递烟,又是敬酒,是啊!他与这背地农民打了一辈子交道,父亲怎么能离开他们,失去他们呢。父亲有时也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望村民,不管是到了谁家,主人总要缠着父亲喝上几杯,与父亲叙叙旧,谈谈心,吃过饭才让父亲走。后来,父亲怕给村民们找麻烦,无事的时候也很少下乡了。但在街上只要看到认识的村民,总要领到家里让吃过饭再走。
苍天无眼,大地无情。在那个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病魔活生生地从我们身边夺走了父亲。从此以后,一个我们最崇拜、最敬重的父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只给我们留下他鲜明的印象烙印般地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也为我们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跪在父亲的坟前,我郑重其事地为父亲点燃纸钱,祈祷九泉之下的父亲幸福、健康、平安。那飞在风中的纸灰迹弥漫在我的视线里,载着我们对父亲无尽的思念和挂牵消失在天宇之间,越飘越小,越飘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