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战斗
黄白莹从幼年到青年生活在天津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都市里,耳闻目睹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封建买办官僚、反动资本家等欺压人民、鱼肉百姓的种种罪恶行径,纯洁的心灵早就埋下了反抗民族压迫和黑暗统治的种子。而进步书刊的引导,爱国知识青年的影响,又使他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北平(今北京)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波及全国的“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黄白莹和广大爱国学生走出校园,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怒潮之中。12月18日,白莹参加了由天津爱国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去天津市政府示威。队伍行至金刚桥时,遭到反动军警的拦阻。12月19日,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举行总罢课,黄白莹带头参加罢课斗争,反对日寇对华北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1936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平成立。不久,天津也成立了“民先”组织,黄白莹即被吸收加入“民先”。5月,为反对日本增兵华北,在天津抗日救国联合会的推动下,天津各界举行抗日大示威,爱国学生罢课3天,黄白莹又是积极的参加者。
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国斗争中,黄白莹逐步受到了锻炼,写出了不少鼓动抗日救国的战斗诗篇,在天津文学界已小有名气。同年6月,他参加了天津“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天津海风社”,担任《诗歌小品》月刊(1936年10月10日创刊)的散文编辑。这个刊物1937年改为《海风》月刊。他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以诗歌为武器,沤歌劳苦大众,揭露黑暗统治,为抗战擂鼓呐喊。黄白莹与他的朋友简凌出版的诗歌选集《海河夜之歌》中,有许多描述天津劳动人民的诗作,如《出力者之群》、《啊好壮的手》、《船家女》、《卖唱女》、《换破烂的女人》等。他的《出力者之群》(1934年2月作于天津)一诗,以凝重的笔触,表现了旧社会天津搬运工人的悲惨命运。诗中写道:
他们披着污秽而残破的旧衣,
突出的酱黑色的胸脯,
象征他们有使不尽的雄力,
这出力者的群中,
有从深重的地方奔出的,
有从罪恶的城市中坠落下来的,
他们忧郁着,
烦恼着这生活,
生活使他们积着无限的悲哀。
从这些简短的诗句中,我们不难体味诗人对劳动人民浓烈的阶级情感,更可见白莹对不平等社会制度的满腔义愤。他的许多诗篇,以激昂奔放的语言反映了“一二·九”运动的火热斗争。如《怕么?》、《镇风》、《艰难的跋涉》、《姜家井的黄昏小景》等。在《镇凤》(注:1936年10月作)一诗中,白莹以雄浑豪壮、粗犷刚健的诗句,向人们发出了奋起抗战的庄严呼唤:
我们不再是软弱的华夏子孙了,
我们不再是牛马般的黑奴了,
我们不再是独裁者的驯民了,
我们要牵起一条坚固的链
……
我们跋涉在冰雪大地,
我们隐于在椰子林中,
无一丝的恐惧,
无毫发的惊惶,
伟大的铁先队啊!
飓风摇撼山岳了,
群之潮流在大地奔腾了,
奋起啊,
有铁血的同志,
我们要扫荡起洗刷宇宙的狂风!
1937年,天津的局势日趋紧张。日军和日本浪人到处为非作 歹,“海河浮尸案”、“日本浪人贩毒走私案”等污辱、杀害和毒害中国人的罪行屡犯不止。国民党汉奸特务四处搜捕反日爱国人士,邵冠祥等3位爱国文艺工作者于7月被捕.面对严酷的现实,黄白莹不退缩、不畏惧。而是以更加铿镪的文字直抒自己与日月同辉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痴情:“我们容忍这一刻,/月亮没毁灭,/太阳还有光,/我们斗争的高潮永远高涨!”(《没有自由的地带》1937年7月作)为了宣传抗日,他有时背上铺盖卷出去几天不回家,还勇敢地跟国民党“职业学生”(特务)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有一次他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盯梢,几经规避,最后丢掉了衣服和行李,才脱离险境。
天津沦陷后,爱国青年学生们开始向南撤退。黄白莹根据“民先”南下抗日的指示,于一个初秋的早晨,告别家人,和同学们由天津乘船到达山东烟台,后又辗转来到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