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白莹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3510001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23日

抗日在山东

发布时间:2011-06-27 10:39:35      发布人: 一米阳光

  1937年9月,济南的平津流亡学生和一部分留日学生,组成“平律学生流亡同学会”,在“民先”山东省队部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平津学生流亡同学会还组织了抗日剧团,先后在济南街头、山东省民众教育馆剧场等场所 和鲁西南、冀南、豫北一带演出了《放下你的鞭于》、《打鬼子去》、《烙痕》、《张家店》等抗日剧目。黄白莹参加了街头宣传队,教群众唱《义勇军进行曲》、《救中国》、《救亡进行曲》、《淞花江上》、《全面抗战》等抗战救亡歌曲。他还到火车站救护由沧州前线撤下来的抗日负伤战士,到济南各医院慰问伤员。

  同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山东联络局的推动和帮助下,国民党第三路军政训处开始筹办政治干部训练班,动员民众,培训抗日的干部。政训班由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兼任主任,原西北军进步人士余心清任副主任,共产党员黄松龄任教务长。中共山东省委、济南市委和“民先”山东省队部积极动员“民先”队员和爱国青年参加训练。黄白莹参加了第一期训练班。10月中旬结业后,他和其他200多名爱国青年被分配到聊城山东省第二专署范筑先部政训处,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他们到达不久,日军攻占了山东德州一带。韩复榘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退,并命令黄河以北的专员、县长和地方团队,全部撤往黄河以南的东阿鄄城地区。范筑先将军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军人,在日军大举进攻,国民党军队纷纷南撤的形势下,他接受了共产党的建议,决心不退过黄河,并发出了震动全国、振奋民心的坚决守土抗战的通电。在中共鲁西北特委的帮助下,范将军重建抗日政权,发动民众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军,在鲁西北勇敢地树起了抗日的旗帜。

  黄白莹最初在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政训处任上尉“服务员”。11月初,鲁西北各县相继建立了以共产党员为主的县政训处。黄白莹、徐茂里(山东临沂人,留日学生)、高境(山东诸城人,后任范筑先纵队七团政委 作战牺牲)和吴鸿渐(辽宁人,后任平阴县委书记,作战牺牲)等20人被派往冠县。这时黄白莹已被党组织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候补党员。不久,宋哲元的二十九军经冠县南撤,地方秩序立即陷入混乱。此时,中共鲁西北特委遵照北方局和山东省委的指示,在各地建立发展抗日武装。黄白莹所在的冠县政训处,配合冠县县委许梦侠、郭英、朱目同、孙洪等同志在八里庄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当时,冠县“抗日”武装,名目繁杂。而党拉起来的游击队,虽人数不多,却纪律严明 被老百姓称之为“学生杆”。为避免被地主武装吃掉,这支游击队遂与陆子衡的部队合编。黄白莹、吴鸿渐等政训处人员调回聊城政训处。

  在中共鲁西北特委的领导下,范筑先部政训处于1937年11月创办了油印报纸《山东人身》(三日刊),不久停刊。年底,由黄白莹负责办起油印报纸《抗战日报》。刊载武汉电台每天早晚广播的战讯和本地区军事政治新闻等。该报每期2000字以上,日出100至150份,分送司令部各单位、各县政训处和各游击部队,并在聊城的重要街市张贴。在济南、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外地报纸绝源的情况下,黄白莹主办的这张油印报纸,曾起过重要的宣传作用。它的编辑、刻版、印刷、张贴和寄发等具体工作,都是由黄白莹一人承担的。1938年5月1日,这张《抗战日报》改为四开铅印,成为鲁西北共产党人所领导的第一张铅印报纸,日出数千份,发行到鲁西北、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数十个县,也寄往延安和武汉,成为党在鲁西北的有力宣传武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