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旅770团一营在宁县
为此,八路军留守处经南京政府军政部批准:“包括宁县在内的陕甘宁20余县,划为八路军募补区域。以上各县任何友军及行政机关不得调拨一人一枪,即是上述各县统一战线区域的保安队亦不得补充其他各友军或他调改编。”
据此,770团团部和二营一起驻防驿马关,三营驻防镇原,一营留一个连驻防正宁县城,其它四个连驻防宁县。
营长卜万科、教导员陈生续带领一营约500名官,开抵宁县城驻防,却遭到宁县县长方镇五当局的无理阻挠。先是拒绝一营进城,进城后又处处刁难,既不予解决营房、军粮问题,更不谈防务事宜。几经交涉,方划定防区:一营驻县城东、南区域;国民党宁县保安大队驻西、北城区;3座城门的岗哨查防,平时由双方各派一位。但保安队却随意增加岗哨,对出入城门的行人,八路军认为可疑的,保安队坚决放行,而八路军放行的,保安队却扣住不放。双方每天为此争吵不休,甚至刀枪相向。
县长方镇五始终坚持其敌视态度,经常制造谣言和纠纷,毁伤八路军的声誉,限制和刁难八路军活动,并与胡宗南县城北五里铺的驻军多次密谋策划,企图把八路军排挤出宁县。
1938年1月,县长方镇五上书甘肃省政府,报告其在宁县限制共产党、八路军活动,取消各保抗日救国会,阻挠群众成立抗日后援会等情况,受到甘肃省政府的赞赏,并即复文称“该县长所陈限制其活动范围,以免扩大赤化一节,颇有见地”。县长方镇五的顽固行为得到上司的首肯,更加肆无忌惮,视八路军为维护统一战线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为软弱行为,变本加厉、不断升级地制造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