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没有留住你但你一定是带着爱离开的
父母悲痛
“感谢他让我当了回父亲”
10月2日上午11时,全家老小冒雨来到了丹东的堤堰上,在波涛滚滚的鸭绿江与黄海入海口交界处将淇淇的骨灰撒入江中,随着江水拍打堤堰,淇淇的骨灰流向大海深处。淇淇短短三年的生命,大部分在病房里度过,“在大海里就自由了。”于庆堂说。那天凌晨就开始的雨下个不停,跟付玉的眼泪一样。
于庆堂和付玉不想再回老家了,现在租住在东港客运中心旁的一个招待所里。借钱给淇淇看病的时候,他们从没想过债台高筑的未来该如何面对。如今夫妻俩坐在招待所的房间里面面相觑,一切要从“负”开始。
当地新农合最高8万元的补助只能承担淇淇医疗费用的零头,好心人的资助也未能补齐看病的亏空,他们还有40万的外债要还。为此孩子的姥爷背着大伙出去打工了。
采访时已是10月中旬,东港开始起风,招待所外面车来车往,对面胡同里早点摊的包子热腾腾地冒着“白烟”。夫妻俩坐在10月的阳光里,身边没有淇淇,准备重建未来。
于庆堂打算将来卖泡菜还钱,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成了无数因病致贫中的一员。可于庆堂不后悔,他感谢淇淇,让他当了一次父亲。
淇淇去世已近一个月。每天早晨起床,怀抱空空,再也看不到儿子那张稚嫩的小脸儿,付玉都会流泪。于庆堂只能故作坚强地安慰妻子。
他们感到欣慰的是,在淇淇生命的最后,那么多的好心人伸出援手,让淇淇充满信心,在他心里点亮小小的希望,“淇淇离开的时候一定是带着爱走的”,他们希望再向那些见面或者从未谋面的好心人说一声感谢。
最近,于庆堂开始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病友的信息,尽量为与淇淇经历相同的孩子争取社会的帮助,他发现除非个人的直接捐赠,大部分基金会和救助单位都是在病人生病后开启爱心账号,等待救命钱,他深知这种等待的滋味,他希望有一天,国家的医保能将白血病和其他罕见病的补助比例增加,也希望社会公益“等待”式的帮扶能更进一步。
昨天下午,夫妻俩从家人那里筹完钱,坐上了来北京的长途大巴,来儿研所偿还他们还欠下的一笔治疗费用。这是他们还上的第一笔账,未来的路还很长,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