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29972392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5月18日

李聪甫-生平概况

发布时间:2012-05-18 21:21:13      发布人: 爱无止境

  李聪甫,名明、号老聪,幼称凤池。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小手工业者的家庭。他自幼聪颖好学,但由于家贫只读5年私塾,1年小学就辍学了。

   1918年,年仅13岁的李聪甫,只身来到江西省九江市,进中药铺学徒。在“赵恒兴中药店”,得店主允许,工余可以读医药书籍。李聪甫白天在碾药槽上干活,深夜上门板后,便在铺台上看书。这样持之以恒,3年便自学完《药性赋》 、 《本草备要》 、 《汤头歌诀》 、 《医方集解》 、 《濒湖脉学》 、 《诊家正眼》 、 《素灵类纂》 、《医宗必读》和《医门法律》等书。   为了更能步入医林,谒师求教,1922年,李聪甫结束了3年学徒、1年帮工的生活,回到故里黄梅,随县城四代祖传名医石椿山学医。双方商定,教无学奉,帮工无薪。头一年授读《伤寒论浅注》 ,参阅《伤寒来苏集》 、 《伤寒尚论篇》和《金匮心典》等,第二年随师侍诊,第三年即能独立应诊。

   1925年,李聪甫在黄梅县“福生祥药号”坐堂行医。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李聪甫目睹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却听到了中国共产党为拯救中国而发出的呐喊,他写下了“尘世几无干净土,传来天外一声钟”的诗句,并曾以医生身份作掩护,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安徽军阀方振武反蒋败退,溃兵劫掠,城空如洗,黄梅不宁。为避战祸,李聪甫孑然一身转至九江悬壶。他曾为一绸店经理梅贤林先生的同事诊治噤口痢(中毒性痢疾),其病危重在急,九江良医请遍,无济于事,准备料理后事,经李聪甫试诊遣方,服用几付即有转机,此后医名渐振。

   1937年,芦沟桥事变发生,次年九江沦陷。李聪甫携妻挈子,辗转迁徙于湘潭、湘乡、新化、溆浦、沅陵等地。1940年他将自己的经验著成《麻疹专论》一书,复印成册,在湘西南麻疹流行地区救活了不少婴孩。抗战胜利后,李聪甫在长沙定居。为了维护和促进中医药的事业,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国医节的感想和展望》、《庆祝国医节的感言》(载1946、1947年《中央日报》)等文章。慷慨陈词,批判废止中医的荒谬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某些人又倒行逆施,李聪甫奋笔写下《对余岩〈中医问题处理草案〉的批判》一书,刊行于世,捍卫中医事业。

   1956年,李聪甫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全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57年以来,李聪甫就中医药研究的方法和专业人才培养,撰写了《中医研究工作之我见》、《中西医结合创立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之我见》、《中医应按自身的规律发展》等多篇文章,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聪甫在长期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工作中,自砺不已,学验俱丰。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计250余万字。代表著作有《麻疹专论》 、 《中医生理学之研究》 、 《李聪甫医案》 、 《李聪甫医论》 ,主撰《〈脾胃论〉注释》,合著《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 ,主编《传统老年医学》 ,并有日文翻译出版。

   自参加国家工作以来,李聪甫先后担任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五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政协副主席,第二、五、六届湖南省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中医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湖南中医杂志》名誉主编等。1988年4月,83岁高龄的李聪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