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陕西宝鸡扈氏家族续修联宗谱-后 记
盛世修志,望族列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属大有意义之举。
京兆郡《四川巴中、陕西宝鸡扈氏家族续修联宗谱》(以下简称联宗谱)可谓是一本“难产”的扈氏家谱读物。
本谱收集了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黑潭碥、黄梁坝、石龟山、灵应山、柳树坝、白鹤山、斜岩碥等七大支系的入川祖宗以及入川返秦之陕西省宝鸡市朴南村始祖之后的家族史料,地涉两省、三市、两县、七乡,总计约1000余户,人数达万人以上。本谱之所以“难产”,一是,早在2002年前,大军、松柏、大贤、栋元、远明、远开诸位叔祖即开始倡修族谱,并成立了相应的编撰机构,启动了编撰工作,特别是叔祖栋元不辞辛劳,遍访黑潭碥、黄梁坝、石龟山、白鹤山、斜岩碥五大支系地域、族内耄耋老人,爬梳、草成了扈氏世系,并落实了部分经费,但终因各种原因,修撰之事搁置。二是,吾族自入秦迁川以来,将近六百余年了,其历史不可谓不久。然祖先名次世事有记载者,仅得清乾隆癸丑一谱,亦至今已近三百年了,其间人物事迹大多淹没无闻。欲详其名号,已不可得,遑论欲详其生平哉?吾族族谱之不传久矣,即今之耄耋者,亦全然不知。欲全考吾族历史、人物生平事略,岂不难哉?三是,执事撰修人员大多公务缠身,许多调研工作只有放在假期进行,且农村青壮年全在外打工,老年人精力有限、体力不支,数访不遇几乎是常事,所以收集资料工作一拖再拖,且差错率较高,几易其稿,耗时太长。然明伦理,别长幼,收宗敬族,岂能成憾,不报本追远,九族不睦,乃大不敬也。2012年,首倡修事之叔祖松柏、栋元、远明,力邀族内能者大平、远财等诸君及余与为兄小兵加入,重组编纂委员会,明确牵头负责人,落实工作目标,分列计划安排,指定支系责任人,重启编修工作,终使“难”事成为“幸”事。2015年4月巴中扈氏宗亲大不、栋元、小兵、晓明访问陕西宝鸡祖地,倡议川陕扈氏合谱联宗,陕西扈氏欣然应允,于是收集资料,整理家乘,川陕扈氏合成一谱,续谱修事工作始得圆满。今天《联宗谱》成功出版了!在这里,家谱编纂委员会要深深感谢四川巴中、陕西宝鸡扈氏家族续修联宗谱编纂委员会各位成员的大力支持,是他们倾其资财、拄棍夺棒、翻山越岭、反复调查、勘察碑文、求准求实、孜孜不倦、深入族群、广收资料、倾听族人建议、精心编辑,本谱今天才能有与大家见面的机会。
有明确记载我扈氏在四川巴中、陕西宝鸡繁衍生息的共有两个老版本的谱碟,其一为陕西宝鸡扈氏宗亲扈建中提供的陕西谱;其二为黑潭碥扈远富家藏的巴中谱(其发现过程在本谱凡例中已有述及)。本谱是在这两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续修的,老谱详尽展现了我扈氏先祖敬宗收族、撰修宗谱的过程和团结和睦、严谨治家的家风和家族精神以及精妙的文学素养,将老谱中的谱论、谱序、世系、族规、族政尽皆录入,对其古文进行注释,目的是要让族人了解老谱原貌,让后世族人能得到扈氏先祖遗范的熏陶,轻松地领略老谱的精神内涵。在编辑本谱的过程中,对照两本老谱记载有差异的地方,我们根据逻辑关系分析,作了订正。本族俊杰,中共四川省委宣传副部长扈远仁亲笔撰写了总序——《川陕扈氏续修族谱序》,扈建中写了《川陕扈氏合谱联宗序》,扈大军填写贺诗一首,本谱主编扈大平撰写了《前言》,我撰写了《川陕扈氏族谱编纂序》,并与为兄小兵一道撰写了《后记》。
自乾隆年间修谱,扈氏族谱距今已两百余年失修,本次修谱在追溯先人、撰修族谱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支系和支脉已断然无存,实在令我扈氏后辈痛心。一是,本次修谱由于是根据现在世族人倒溯先祖,部分自九世至十二世先祖已无可考,有些先祖在碑文中虽有所记,但仍不知所系;由于资料缺失,有小部分后人,亦不知所出,在本谱中均以失考代之。二是,石龟山五世长房扈敬儒、三房扈敬虞支脉,自九世“云”字辈以后断然无存,虽经多方考证,终未考证结果。三是,灵应山和柳树坝两大支系,其地名和后人均已失考。据考证灵应山当属今阴灵山,即现在枣林镇的七、八村所豁地。阴灵山,曾三易其名。最早名为:鞍玄山,后顺治年间,四川总督李国英,为治母眼疾,苦苦祈祷,菩萨显圣,医好了老夫人的眼疾,特赐名:“灵应山”,以铭感救母之恩,又新修庙宇13座,重塑菩萨金身。后文化大革命被毁,重建之后再次更名为:“阴灵山”。早年,黄梁坝支系扈家山的扈氏族人扈贵卿曾讲起过阴灵山下李家沟有一个孤老头姓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交公粮到阴灵山曾路过此地访问过他。据老谱书记,该支系先人有葬于阴灵山下李家沟和梁姓人家屋基附近,今阴灵山下也确有李家沟和梁姓人家,阴灵山一侧多李姓人家,另一侧多梁姓人家,据此推测灵应山当属今阴灵山无误。另据考证,柳树坝可能位于现在的南江县正直镇八村。为一睹黑道岭祖地尊容和弄清柳树坝的具体地址,2015年1月31日,大平祖携栋元、小兵及我一行四人从巴城出发行至旺苍下高速,冒着大雪,经高阳镇、双汇镇至英萃镇,沿着泥泞道路,一路行一路访,询多位本地人皆称此地无扈姓人家。当访至距黑道岭几公里的一个临河较宽阔的村庄,问到一位年遇古稀的老者称,现在该处叫向家坝,较早前叫柳树坝,上世纪中期还有一位五保户老头姓户,如今该地再无扈姓人家。再往前行,山更陡峭、险峻,村道更狭窄,积雪更厚,车更难行,上坡全是土路且有暗冰覆盖,在行至距黑道岭两公里处,实在无法继续前行,访问不得不停止返家,且打听到黑道岭及其周围已无扈姓人家。由此,可以大概推测柳树坝不在广元旺苍境内。据老谱记载,两支系先祖大多葬于巴南境内,据此分析,柳树坝和灵应山一样皆属巴州、南江两区县,距另几支系不远,符合过去交不便,多靠步行交往的方式。且两支系在老谱中所提到的地名现在可查,大多沿用至今,如红岩碥、同心岭(观)、孙家山等,又如锅口垭在现人头山往盐井湾去的方向,阳岭山在斜岩碥上方。综合老谱记载和四处访问,柳树坝可能在今天的南江县正直镇八村。两支系和石龟山部分房份产生断代的原因,我们分析,可能是在清乾隆后又延续了一代或几代后发生了诸如较大战乱,或瘟疫,或某房无男丁,或部分外迁等原因所至。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撰修家谱之人最为关心的事情。为稽考我川陕扈氏源流和迁徙路线,当闻听广元水磨乡有扈姓人家且字辈与我族字辈一致时,2015年5月大平祖携栋元、小兵再次从巴城出发,沿广巴高速,经普济、三江、大两、水磨访问黑道岭,原来水磨乡扈姓人家乃黑潭碥扈氏宗亲于上世纪30年代逃难至此定居的,且进一步听说,黑潭碥还有迁南江红光、赶场乡定居本族亲人,后尽皆收入本谱。水磨访亲结束后,大平祖一行继续上行访问黑道岭,水磨通往黑道岭山路虽为基耕道,但极为狭窄难行,两旁树梢擦挂车身受损严重,访祖念想,未曾懈怠。当行至黑道岭山脚,恰遇前方修路,水泥路面刚刚浇成,与筑路人协商,力主踏路前行,固辞不让,黑道岭访祖之行憾为终止。一步之遥,未曾相遇,就此罢休,将前功尽弃,憾为终生。乃与路人了解黑道岭情况,言及黑道岭尚有扈家山地名和扈氏祖坟遗址。于是委托一年青人,给以资财,用手机拍下扈家山地貌和扈氏祖坟传来,经编辑整理,已录于本谱。
探寻吾祖迁徙路线,《中华扈姓源流》记载:“扈氏起源于陕西户县,早期活动在河南一带,汉唐时向西发展,在京兆郡(今陕西西安)形成扈氏名门。由于历史原因,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广麻城县落脚。后来又因家族兴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迁往各地。”屈正林《宗谱序》:“公,祖隶三湘,宗显七泽。值小丑跳梁之浚,兄弟东西,各分袂而往蜀秦。”三凤祖《合谱序》:“我祖籍湖广麻城孝感乡人氏,移居陕西凤翔府宝鸡县,居住数截,因明末兵灾,人人避乱,户户逃生。我祖来川,弟兄三人,同居三截,有一人仍回宝鸡,其二人寄居广元黑道岭安家数年,兵乱平息,有散居巴州南江者,有散于梁山达邑者。”黑潭碥三世祖联芳墓志云:“扈公,讳联芳,九扈氏巨家也,原籍湖广。公祖,讳迁,妣,刘君。明末兵灾,偕弟赞、伟入秦凤翔府宝鸡县,继迁蜀广元黑道岭,青刚树后乃公祖墓也。公父,讳上祥,同没于斯,世以为墓,在古井旁也。妣,何君,携公后迁巴州,墓在石龟山张家莹,黑滩碥其世族也。”吾祖踪迹,黎然可寻。
立谱收宗,自当因端竟委,统有宗而会有元,远不遗而迩不弃。然各支系自一世祖上溯世系,现存谱牒,鲜有记载,报本追远,尚待后世诸君努力之一也;白鹤山一支,三世祖奇才公之上,已失考矣,近有《达州扈氏万明家谱》记载,奇才公出自万明祖之后,但缺乏有力说服之证据,此当存其疑也。另有成龙祖之后,居达州翠屏金垭场,谱成即将告峻付梓,始知有无,为时已晚,未曾收录,尚待后世诸君努力之二也;本次续谱,虽遍告宗亲,畅晓续谱之意义,然因配合欠佳,白鹤山牛山、先锋寨等处宗亲,未曾详明,更有远在河北、新疆部分宗亲未入谱归宗,尚待后世诸君努力之三也。
我扈氏先祖,自湖广入秦,由秦入川,凡四迁矣。有因遭人陷害投亲靠友而迁,有因战事避乱而迁,亦有因生存环境艰苦追求良好自然条件而迁。黑道岭地处广元水磨乡,位于大巴山腹地,山势陡峭,自山顶至山脚,如刀削见底,难见巴掌之地,我们曾两访不至,生活条件之艰苦,可以想见矣。吾祖先明,再迁来到巴南等地,站在石龟山顶,观我扈氏各支系居住之地,尽收眼底,皆平坝良田佳境,从此奠定吾辈安居乐业之基础。我扈氏后裔,理应牢记先祖流离艰辛,感念先祖恩德。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从开始的策划,召集大家议商,听取众人意见,排查摸底,补漏差错,登记造册,又根据老谱的相关内容进行考证、整理,即分房族重新造册,最后汇总、校对、打印,始得定稿。
抚纸叹息,感慨良多。始吾等以为此事之易,如翻手掌耳。然前人有云:“方其搦管,气倍辞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此真吾等之谓也!编者才学既浅,又兼之以寡闻,则斯编之陋也,可以想见矣。唯望众叔伯兄长不弃,编者则知足矣。至于其尽善尽美者,则有待后来之贤者也。
第十五代孙 扈小兵 扈晓明
公元二〇一五年八月岁次乙末年于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