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景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97697665
本馆由[ 匿名会员 ]创建于2012年07月10日

一个能彻底改变人影响人一生的老师

发布时间:2012-07-19 11:03:48      发布人: 匿名会员
 

 

一个能彻底改变人影响人一生的老师

——沉痛悼念孙景尧先生

 

    2012年7月14凌晨4点,从韩国归来,打开扔在家里的手机,看到贵州大学汪太伟发来的讣告:孙景尧先生于2012710因病仙逝于上海,享年71岁。14日下午1510分,太伟又发来短信,说上午刚参加完在龙华殡仪馆给先生举行的追悼会。忙碌了几天,我看到网上为先生专开的悼念网站,一篇接一篇的悼念文章,帖子。有上师大的官方文章,新民晚报的文章,先生的老同学、亲友、学生的文章、博文和帖子。我的心隐隐作痛。几年前在上海与先生相处时,就为先生的身体担忧,先生一直以罕见的精力投入工作。先生一直给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上课,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学术任务。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负责人,更是事必躬亲,连新办公场所的建设都亲自参与设计、指导。当时我感觉,先生的工作热情源自于他的素养。但一个年逾古稀白发苍苍的老者一日只睡三、四个多小时,哪来的精力和健康,恐怕是那瓶随身携带的师母精心配制的保健茶吧。

    前年先生到贵州安龙考察,顺路到广西百色看望正在支教的硕士生邵同学,先生一进入广西,就给我发了短信,我和先生的博士生庞希云教授、李志峰博士一起在南宁迎接了先生与师母及随行的两个博士生。先生行程安排很紧,与西大的教师见面并做专题学术讲座,与志峰他们带的一群比较文学硕士生见面,就硕士生的有关毕业论文问题当场一一指导。听说先生到了南宁,先生当年在西大的学生便要求安排一些接待活动,先生主要想看看南宁的新貌。我与志峰陪先生参观了博物馆。我和庞教授、志峰三人送先生一行上火车,那依依不舍的至今还能感觉到,没想到那竟是永别。两个月前,太伟、志峰先后跟我讲了先生患癌症晚期一事,我心祈愿先生能把工作的事放一放吧,但凭对先生的了解,知道先生会为工作操劳到生命最后一刻。

    先生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离开了西大,到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追随雷马克、韦勒克等大师巨擘——80年代初期正是那些巨擘首先发现了大洋彼岸的孙景尧,向到西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杨周翰先生提起,之后孙先生便与杨周翰随行参加国际会议,筹建国内学科建设与中国与西方的比较文学对话,之后那些西方的大师安排孙先生到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结束后孙先生留在美国从事研究、教学多年,在多所美国名校带研究生。回国后便到苏州大学,开辟了苏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点,之后辗转上海师大,成功申请了上海师大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吾生也愚,加上天性疏懒,学术之路便难以顺畅,但能遇到孙先生乃今生之幸也。孙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其通达之睿智可谓深不可测,高渺之境让人肃然起敬,他的为人境界值得我诚惶诚恐回味一生。我隐痛的心想起先生,与先生相处的一个个画面皆历历在目,先生给我接风,先生给博士、硕士、本科生上课、请我们到家中过节、主持乐黛云教授的讲座,带我这个访问学者和他的博士生、硕士生一起参加国际会议、上海比较文学年会,安排我发言,对上海地区与张汉良教授领队台湾辅仁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生论坛当场做学术点评。平时只要我提出一些学术上的思考,总是专注地引导我进行严谨的思辨。给我作知识要素的提示与思路指导。前年到广西,孙先生到南宁还不忘给我们带上一个刚在香港完成的中外典籍光盘。

    在我的印象中,他关注你,严格要求你,磨练你,关心爱护你,帮助扶持你,他是一个能彻底改变你影响你一生的老师。我挚爱的老师,您一路走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