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韩慧如,她爱每一个孩子
整理者言:韩慧如,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党的电台报务员原型之一秦鸿钧烈士的夫人,曾协助姐夫陈为人保护中共中央地下档案库,协助秦鸿钧开展秘密电台工作,并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1949年3月17日深夜,韩慧如夫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秦鸿钧在解放前夕的5月7日惨遭杀害,韩慧如则在5月25日成功越狱。解放后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于2009年5月26日去世,享年96岁。
2010年4月,一个细雨濛濛的午后,我来到永康路142弄,在结构错综复杂、门牌杂乱无章的弄堂里寻了很久,问了若干居民,终于在一位老先生的指引下,找到了56号楼的所在。底楼一套三居室的公寓,就是韩慧如度过生命中最后三十年的地方。应门而出的一位女士,嗓门洪亮,声音爽朗,“责怪”我没有按约定打电话让她去弄堂口接我。她就是秦鸿钧韩慧如夫妇的长女——秦裕容女士。
秦裕容,1938年出生于上海,1岁多时就跟随开展地下工作的父母辗转青岛、大连、哈尔滨、上海等地,父亲遇害时她只有11岁。60载光阴一晃而过,我眼前的秦裕容继承了她母亲在相貌上的优点,没有刻意保养但却有着比同龄人白皙细腻的皮肤和黑亮的头发,目光有神但并不锐利逼人。而她的穿着又是那么不起眼,简直过分朴素了,在我看来与她的身份有些不大般配——若不是事先做了功课,怎能将她与航天工程师、与神舟飞船挂上钩。她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学生,长期从事返回式卫星的设计工作,退休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曾因参与神舟飞船返回舱研究项目获2000年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还有若干荣誉奖项,无法一一列举。
秦老师把我让进屋里,只见房内的装修十分简单,家具也都是老旧的样式,看不到一件华丽的摆设,床上桌上堆着书报,显得有些凌乱。墙上挂着父亲生前的画像和母亲的遗像,以及后辈的家庭照。秦老师指着一个带穿衣镜的黑色衣橱,说:“这是我父母结婚时购置的,母亲一直留到现在,比我的年纪还大。还有几个木头椅子……”她起身拿给我看:“也是当时留下来的,母亲舍不得扔,你看这个椅腿都瘸了。除了这些,父亲留下的遗物,比如发报机、衣物、书籍等等都捐给纪念馆办展览了。”
我本想请秦老师谈谈自己的事迹,但她讲述的都是她的同行们如何钻研难题艰苦攻关的故事,顺便还给我普及了一下航天科学知识,末了又郑重叮嘱我,几代航天人从来都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不站在聚光灯下,“一样都是为祖国为人民,实在要写,就写我母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