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深切缅怀良师益友张敢明
深切缅怀良师益友张敢明
又经过一整年闭门谢客静思苦修,构思了三十年的书稿终于出版了,虽卸下了死而无憾的重负,但心情却变得异乎寻常的沉重,因为半年多来,我一直为张敢明老师的突然辞世而悲痛不已。
记得第一次见到张敢明老师是在人民大学附近的友谊宾馆,他用十分诙谐的语言表述了当初他在高层智囊机构时的感受。大体意思是说,当自己没在其位的时候,总感觉自己有两下子,但当自己真的身在其位国家需要你出谋划策的时候,面对扑面而来的错综复杂的海量实际问题时,就感到了力不从心、知识贫乏和脑中空空。那种搜肠刮肚也难出一个治国理政好方法的感受,真是如坐针毡啊! 其实,张老师既是在给自己学术攻关鼓劲,也是在鞭策我们民间学者踏踏实实苦练内功。
对于我们这些源于关心自身和家人命运,进而关心国家和人类命运,在长期观察、不断学习、独立思考、亲身体验中发现了一些规律,总结出一些理论的民间学者而言,就像当年楚国发现和氏璧的卞和一样,舍家撇业,甚至妻离子散来到京城,本希望把自己发现的宝物献给国家好造福全民。可不幸的是,我们觐见不到楚王,更不用说被刖左的机会了。
恰在我们十分苦闷的时候,张敢明老师就像一位老大哥出现在我们面前,关心着我们的冷暖,虚心听取我们的意见,甚至邀请我们住到他家好共同讨论问题,还在中国改革开放论坛为我们举办了《非主流经济学者当前经济形势座谈会》。
我在国企工作了20多年,经历了国企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深切地体会到了传统公有制的弊端;我自己发明过专利,创办过公司,也有民营企业工作的经历,也深切体会到了私有制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张老师与我的看法非常相近,我们都希望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张老师提出的公平竞赛办法和我提出的人财物观控责权利平衡,都是希望建立一种公平竞争的新机制,真正做到对勤者奖对懒者罚,切实彰显公平正义,实实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一次见到张老师是在我的书稿将要完成的2012年4月4日中午,我说公平竞赛办法若能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过账户唯一人财物登记网络观控将能发挥更大威力。我知道张老师和我一样,最大的苦恼就是曲高和寡,自己的理论自己明白,要想让别人也弄明白却非常难,我说我在山东泰安有一个视频制作小团队,有高清专业摄像机,有后期制作能力,如果张老师愿意,近期可以给张老师拍摄访谈对话,收录到《同舟问路》网络视频栏目中,张老师听后异常兴奋,光“我要好好准备准备,我要好好准备怎么讲”就连说了好几次。我害怕张老师太过辛苦,就多次对张老师说,不用太准备,就像聊天一样慢慢谈,做后期时你来把关,好的留下,不好的删掉。中午分手后,晚上我打开邮箱,就看到了张老师发给我的邮件。邮件是这样写的:
高木:您好!
今天中午您的建议很好。我认为我对《公平竞赛办法》的文稿您可先看一下,然后提出讨论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现将我准备发表在《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第八、九两章送您一阅,欢迎提问和讨论。您是一个有思路、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欢迎提出尖锐的不同意见。多年来,尚未有人能够指出足以驳倒的思维漏洞或逻辑缺陷,如能反驳或证伪,我当“闻过则喜”。此致
敬礼!
张敢明
2012-04-04
这封邮件发来的具体时间是2012-04-04 13:33:40,也就是说中午饭后分手刚一回到家,张老师就给我发来了这封邮件。张老师做事的认真程度,张老师的谦虚谨慎、张老师的孜孜不倦、张老师的远博学识、都是我们学习效仿的真正榜样。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读过几遍书稿准备再次联系张老师的时候,突然在网络上看到张老师突然辞世的消息,我赶忙给胡泽国老师打电话核实,竟果然是噩耗成真、、、 、、、
我非常非常理解张老师,因为基础理论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见效非常缓慢的工程,为了完成他心爱的《经济学方法论》的最后注解工作,耗尽了张敢明老师最后一丝心力。其实,我是多么希望张老师还健在啊,多么希望张敢明老师是帮助我发现《人类错误与出路》以及人财物联网构想之思维漏洞和逻辑缺陷的第一人啊,可是我命运不济,痛失了良师益友张敢明老师。http://www.rrhp.net/article/188.html
高木 二○一二年十一月 痛泣于山东泰安
-----------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