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江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60508744
本馆由[ 妞妞 ]创建于2012年09月22日

用生命书写永恒的忠诚---追记地委宣传部副局长、地区文化执法支队队长、惹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江龙

发布时间:2012-09-24 12:00:46      发布人: 妞妞

                                                       山南报记者  万李

   惹米村村民绝没想到,头天晚上在村子里散步并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的李队长,就这么“走”了;
    驻村队员朱铁虎绝没想到,早上还说着下午办完事就回的李部长,竟一去不复返了;
    8岁的儿子绝没想到,电话里一直唠叨着多吃饭少调皮的爸爸,再也见不到了;
    如果可以,就让时间永远停留在2012年7月17日,永不翻篇。
    可是现实没有如果。
    7月18日早上10点,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区文化执法支队队长、地委宣传部驻惹米村工作队队长李江龙,约上驻村队员占堆,一起去地区设计院修改村子粮油加工作坊的施工图纸。
    “时间紧迫,7月20日一定要按时开工。”走前,李江龙这样跟朱铁虎说,“你们先把手头上的事处理一下,今天下午我就回来。”
    惹米村到泽当镇,接近4个小时车程。车行不到两小时,意外发生了。在波当拉山
半山腰,车胎突然爆裂,连车带人,他们滚落在距车祸地点60米外的山坡上。
    李江龙的年轻生命,定格在7月18日13时。而此时,他手里还攥着已褶皱变形的施工图纸。
    噩耗传来,举城同悲。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始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从四川、从陕西、从加查、从桑日、从错那纷纷赶来,在追悼会上看到那曾经亲切和善的好朋友、好大哥、好弟弟一脸安详地在冷冽的冰棺中“长眠”,他们才意识到,年仅38岁的李江龙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惹米村,永远离开了他牵挂的亲人、朋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以民生问题的解决,拉近工作队与村民的距离”
    在李江龙去世1个月后,我们走进惹米村,倾听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驻村宣传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
    从泽当镇到惹米村,除了几十公里柏油路,3个多小时里,我们一直在羊肠九曲的土路上,艰难攀爬着。
    错车的惊险、落石的威胁、深渊的恫吓,一眼,足以令人胆颤心惊,足以让人因惊恐而畏缩难行。
    但是,为了惹米村的粮油加工作坊,驻村干部李江龙不顾辛劳与危险往返几十次,将勇气、毅力、决心,甚至是年轻的生命,奉献在这条为民之路上。
    当采访组刚踏进驻村工作队的小院,早早等待的群众就将我们团团围住
现在我对宣传工作有了新的体会,那就是以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而老百姓说,自从李队长来到村里,村里干净多了,脏乱消失了;村里矛盾减少了,更加团结了;村里的欢笑增多了,冷漠消融了。
    憨厚朴实的老百姓,不会讲大道理。这样的事情被他们看在眼里、口口相传,更被他们深深地记在心底。干部心里有百姓,百姓的心里自然就有了干部。
    团聚的承诺,变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
    圆圆的脸庞,浓浓的眉毛,爱笑、微胖、黝黑,这是我对曾经的李部长的印象。
    会弹吉他,爱写诗歌,爱唱歌,这是我采访时的新认识。
    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诗意浪漫的人,这样一个敬业勤恳、率先垂范的人,这样一个谦和务实、克己奉公的人,这样一个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人,这样惨烈突兀地离世,不禁让人感叹上天的无情和不公。
    而最深刻地罹患这切肤之痛的,就是他至亲至近之人。
    “李部长儿子春节就进藏来了。那时我们都劝他说,你孩子好不容易进来一趟,工作队里还有3个人,你请个假回去看看儿子。”朱铁虎告诉我们,“他不答应,愣说村里事情多走不开。”
    “我们知道他想儿子想得厉害。
每天晚上九点多,李队长就蹲在院里的核桃树下给儿子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
    “我也是父亲,我知道那种思念和亏欠。”核桃树下蹲着打电话的那个孩子的父亲宽阔的背影,如今仿佛还在朱铁虎的眼前,只是现在,眼帘里只剩下了孤单的核桃树,还有喷涌不尽的泪水。
    顾得了“大家”,难顾“小家”。李江龙对得起党和人民,唯独亏欠自己8岁的儿子。
    用李江龙妻子的哥哥付怀君的话来形容他,就是“魔怔”了。付怀君说,“还是在桑日工作时,一次小李带儿子出去河边散步,他自己在一旁想单位的一个活动,3岁的儿子不见了都不知道。直到后来孩子被山洪水从十几米外的涵洞里冲出,被其他村民看到,他才醒过神来。”
    由于父母去世早,他和妻子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儿子出生起就一直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宝鸡、泸州、神龙架、山南、武汉、福建,才8岁的孩子,很早就懂得了“飘零”和“寄人篱下”。
    儿子2月进藏以来,直到5月,“永远在电话那头的爸爸”才匆匆见上一面,没成想,竟成了永别。其实,因为工作关系,
李江龙与他8岁的儿子,迄今在一起的时光不过半年。
    “因为孩子一直不在身边,与我们都渐渐陌生了。我和江龙都商量好了,今年接来,以后就放在身边照顾。他答应过我的,马上就回来陪我和孩子,一家人好好的在一起。”付丽君已泣不成声。
    而这个承诺,已变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
    ……
    他说,每一个在西藏工作的人都是战士,保家卫国、建设边疆。
    他说,为了西藏的建设事业,他甘愿为此奉献一生。
    没想到,一语成谶。如果要来检验忠诚和奉献,他用生命荣获满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