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门交心
大学是你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青年的时期。大学期间老师教给的知识都会不可避免的老化淡化,但课堂之外的教诲会越来越清晰。多年以后,你会回想某些细节,思考那些情境下老师的用意。你思考的越多,老师的形象就越清晰而丰满,老师的思想就越发的高远和深邃,而你对老师的认同和敬仰就会越深,他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就越重要,老师对你的影响就越大。他的理念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体现出来,而你也就打上了他的标签。很大程度上,大学于你的意义就是你老师于你的意义。时间可以沉淀很多东西、稀释很多东西。毕业多年以后,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否上过大学,因为能够记起来的大学老师越来越少,只有我最认同和敬爱的贾老师,常常会鲜活的生活在我的话语中。
迄今为止的人生,或许见的想的东西都太多了,也算是经历过生离死别,我从内心上认同了道和佛。读经几年,我以为自己已经看淡了生死,然而恩师竟猝然离世,我无法释怀,更无法淡然处之。我放不下。
坦白的讲,大学四年我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状态,用恩师的话说就是“有心魔”。我没有在实验室里用心做过多少实验,这一点他看出来了。大约他也知道我当时还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路径,他没催我,单独相处时讲的也都是技术之外的事情,比如哲学、人性、历史、政治、美之类形而上的东西,具体一点的也多是电影,尤其是《大话西游》。在我终于看过《大话西游》之后,恩师问我什么感觉。我说:“有一个地方很不明白。在监狱里唐僧跟至尊宝说‘生有何哀,死有何苦’。不懂。”他没有说什么,但是目光中有一点赞许。我所经历的老师,包括论文导师在内,基本上就是个指导功课,高高在上的样子,基本不会和学生谈专业以外的事情。我的导师,是我灵魂的导师,他跟我讲的都是人生。他的那个不说,是要我自己去体会,他的那个目光,想来也算是对我的一点肯定,让我长自信心吧!现在想来,当年有很多问题恩师都用“不说”来回答。
最后一次和恩师喝酒是2001年7月3日晚上,学府美食二楼(这个饭馆现在可能没有了)。4日凌晨,恩师坐到了我身边。他醉意阑珊却无比清晰地看着的我说,“大雪,你将来做好了可别忘了我们!”恩师看起来没有标准,其实标准非常非常高。他能看上的好,那就是在自己领域中做到最好。我知道,那是恩师催我呢。这么多年来,外在的努力和内心的煎熬,多是源于恩师的催促。只是,我天资鲁笨且少自信,用了十年时间都远没做到那个“好”。我没脸回沈阳拜见恩师,因为我实在辱没了他高贵的骄傲。
十年来,对于自己,我一直期待的是:做到恩师所说的那样“好”了,搞明白“生有何哀,死有何苦”, 不再是恩师不希望看到的那种一直低着头、轻声细气不自信的样子,而是自信、隐忍、大气,并且漂亮,配得上坐在他对面或者身边,陪他喝酒、聊天,还是讲《大话西游》,还是用平和的心态说起当年穆娜的勤奋、周刚的聪明、于伟真能喝酒,然后去唱《追梦人》,唱《滚滚红尘》……“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恩师匆匆的去了,不能再催我了。这个不催,倒是比耳提面命的催还要让人难捱。
也许,像我这样的笨人需要用大半生的时间才能真正戴上“贾氏标签”,表明自己没辜负他的培养。恩师因为热爱冷饮而成为冷饮业的大师,我也将尽快转型(今年年底),去做我热爱的事业,加快速度去达成恩师从来没有明确过的那个“好”。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建设人家佛教》中说,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将父母的精神发扬光大。恩师赠予我的那一句“热爱生命,享受生活”是我这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搞技术,我现在做教师,都是老师带出来的有心的人,咱们就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将老师的这一理念多多的、大大的传播开来,用这种最高层次的孝顺,来慰藉老师的在天之灵吧!
97食品 李雪峰
2010年8月11日
续:从周刚告诉我消息的这几天来,当年的很多细节就时常萦绕心头,我常常哭,甚至有点精神错乱,我越发的坚信老师不过就是又再“玩消失”。——看来记忆力好未尝是一件好事情。老师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不喜欢我这个样子。11日晚上我给周刚发了一条挺长的短信。他给我打过来电话,聊了97分钟。周刚和贾老师在实验室的共同生活比我长,他对恩师的理解比我更深入。他的意见很中肯。他帮助我更深一层次理解了“老师的标准”和“热爱生命,享受生活”。
谁都不会否认恩师是一位大师,但是他不一定生来就是个天才。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他也是经历了很多的艰苦才做到了当时的位置。老师的专业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他大学毕业之时我国的大冷饮工业尚处于萌芽期,他抓住了这个天时。当时的冷饮行业知识和技术是很贫乏的。真不知道恩师是克服了多少困难、做了多少实验才积累起来《冷饮工艺学》的讲义。每一个人的天资不同、经历不同、环境不同,即使他非常努力的去做了,还有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老师的标准,并不是像我最初想的“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人”,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努力的去做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最好,这就可以了。老师的标准是设置在“做事过程中的用心和努力程度”上,设置在做事的“态度”上,而不是在最后的结果上面。“热爱生命,享受生活”,这句话本身强调的就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过程,而不是结果。多年以来,我一直以恩师作为标杆,以为只有做到像他一样好,才算是不辱没他的骄傲。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我这些年来一直秉持恩师“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的理念生活,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自己的学生们,而且我有几个孩子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得不错,就是我做老师的成功之处。大雪能够让恩师小小的欣慰了。
我之所以把这一段加上,目的有二:帮助大家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恩师;防止大家像我一样,因自己的误解而错失了当面回报师恩的机会,抱憾终身。
老师没有走,他只是不能再和我们一起抽烟喝酒吃饭聊天了而已。老师崇尚 “本质至上”,他希望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后马上就继续昂扬的往前走。
(97食品李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