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纯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47266183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0年11月14日

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国

发布时间:2010-11-14 08:24:36      发布人: jackson
长期以来,冯纯伯教授参与了大量工程问题研究,像五十年代的电力系统的综合控制、三峡工程、导弹试制、专用电脑研制等。冯纯伯的科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自动控制理论和工业应用领域:他研制出一套电力系统交流输电专用电子类比电脑;提出了用电子稳定平台代替舰载三坐标雷达「381-甲」机械稳定平台的方案,可使雷达重量减轻三分之一;他的「电脑励磁调节器」方案,可保证在各种运行情况下,均可自动对发电机参数进行补偿,当时领先国际……

 金秋时节,当我走进东南大学院士楼,来到75岁高龄、集科学家、学者于一身的冯纯伯教授家时,他谦逊而平和地对我说:「我们院士只是做了某些领域的具体工作,不要夸大其词地神化科研工作,它只是一个集体多年或者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啊!」

太原协助仿制苏式导弹

 长期以来,冯纯伯教授参与了大量工程问题研究,像五十年代电力系统的综合控制、三峡工程、导弹试制、专用电脑研制等,冯纯伯院士有感而发:「这些工程实践拓宽了我的视野,促使我努力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工程实践,以及从工程实践中寻求理论解释。有扎实的理论训练,比单纯的工程人员有更高的认识,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也比纯粹理论研究者更加善于发现现实问题,找到新突破口;而学习唯物辩证法就能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我国提出要建设长江三峡水电枢纽,留学苏联刚回国的冯纯伯,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并负责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类比实验室,其中包括用类比同步电机等组成的动态模型和交直流混合的电力系统专用类比电脑,这些在当时都是国内首创的。在1959年,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上发表了「电脑励磁调节器」的方案,可保证在各种运行情况下均可自动对发电机参数进行补偿,当时在国际上是领先的。随后,他又研究了复杂电力系统的调节和静稳定计算,探讨了电力系统的微小机械振荡,发展了美国学者G.Kron首创的张量分析法。

 难忘的是1960年,苏联撤走援华专家,我国钗h建设专案被迫停顿。冯纯伯作为尖端专案科技人员,被派往太原一家军工厂协助仿制苏式导弹,当时饭都吃不饱,有时就用开水烫韭菜吃,连油都见不到,他和科研人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起共同渡过难关的。到了1962年,冯纯伯又转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自动控制专业里,参与了多项国防科研项目,为创建第一批军用自动控制专业作出贡献。

鲁棒控制设计屡见成果

 近年来,冯纯伯院士特别关注将无源性(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分析)方法,应用于非线性动态的分析和鲁棒控制。这一研究以无法源性分析为工具,探索系统稳定性的逆向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析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他和学生通过引入逻辑切换,使系统具有智慧和鲁棒性,在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设计方法方面,取得了若干成果。

 他和研究生们在科研中还提出了电力系统静稳定的快速演算法,提出发电机组的综合调节方法,研究了静止无斥□v的控制策略等等,引起海内外自动控制界的关注,为中国的自动控制事业踏踏实实做了一些具体的实事。他认为,现代化技术已发展为综合自动化技术,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军事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以至家庭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化的标志。现代自动化技术正在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中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而且这种发展趋势愈来愈快。

从技术员到总工程师

 冯纯伯教授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经常变换工作单位。1975年,他进入原六机部第七研究院第24研究所工作,从一般技术人员做起,直到后来担任研究室主任和副总工程师。在科研攻关过程中,他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提出了用电子稳定平台代替舰载三坐标雷达「381-甲」的机械稳定平台的方案,可使雷达重量减轻三分之一,1978年因此获得江苏省科学大会奖。

 1979年,冯纯伯转入东南大学(当时南京工学院)任教至今。198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东南大学建立自动化研究所,钱锺韩担任所长,冯纯伯则任副所长,1989年起他又走上所长岗位。

 钱锺韩院士对他的影响很大,钱老智慧高、口碑好,个人修养特别好,无论在做事做学问搞科研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冯纯伯特别钦佩这位老科学家。

 在学术科研中,冯纯伯的「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由他为第一作者的全国统编研究生教材《自适应控制》,获得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他主编的《自动化技术》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1994年获得中央宣传部授奖表彰。

培养出28名博士生

 访谈中,冯纯伯院士特别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教育问题。针对我国的教育现状,他认为应加大投资力度,至少应该义务普及中小学教育。

 对于一个人的成央A受教育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冯纯伯的父亲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小学教员,日本鬼子进攻上海后,父亲带领全家逃难到湖南常德。冯纯伯小学六年级时,寄宿在学校读书,后考取了在贵阳的国立十四中,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附中。

 1946年,冯纯伯分别被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最后选择进入浙大电机系学习。浙大以崇尚基础扎实、学风严谨著称,当时的校长是竺可桢,网罗天下各路杰出人才到浙江大学讲课,像苏步青、谈家桢、贝时璋、王淦昌等人都是浙大教授。在这样的环境中,冯纯伯接受了良好的大学教育,为事业成孕握U扎实基础。

 冯纯伯院士是一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老师,这位和大数学家华罗庚是同乡的院士,先后培养出28名博士生。他一生经历丰富,工作任劳任怨,性格开朗宽容。他常说: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要靠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才行!」

冯纯伯简介

 1928年 出生于江苏金坛。

 1950年 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

 1953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

 1955年 被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学位。

 1958年 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国。

 58-79年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工作。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自动控制学科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

 83-91年 任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教授、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博士点指导教师。

 1993年 当选为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表论文200多篇。

 50年代 对发电机的调节和电力系统的综合控制提出独到见解;参加三峡工程的科研工作,组建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投入运行了中国第一台动态类比发电机组;参照国外报道研制出一套电力系统交流输电专用电子类比电脑。

 60年代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筹建国内第一批国防自动控制专业。

 70年代 主要研究动态反馈系统的一般理论、系统建模方法及自适应控制理论等。曾获国家教委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