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做慈善:捐建项目达6013个
2011年,104岁的邵逸夫宣布退休,成为名副其实的“逸夫”。但他已经创造了历史,港媒称他为最长寿及任职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他一手打造了邵氏和TVB两大娱乐帝国,并双双成为上市公司。但他对金钱的态度却异常洒脱,一生捐献无数,子女也没有继承他的庞大产业。
邵氏:38年,从上市到退市
上世纪50年代末,50岁的邵逸夫离开了打拼30年的新加坡,只身来到经济开始起飞的香港,开始另起炉灶,打造自己的电影事业。两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其间,他斥资32万港元买下位于清水湾的地皮,兴建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这一工程历时七年才完工,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从此,邵氏有了自己的影视拍摄基地,无数佳作从这里诞生。
1971年,邵氏兄弟随着香港股市热潮宣布上市,这也是港交所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其股价在1973年最高曾探至每股35港元。上世纪80年代,佳宁集团曾打算以每股75港元的价格收购邵氏,被邵逸夫拒绝。但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公司业务受到影响,股票成交量持续低迷,2008年下半年股价下挫幅度超过60%。为了打破股价长期被低估的局面,邵氏兄弟当年12月宣布,持有公司75%股权的邵氏控股(邵逸夫旗下公司)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25%股权,每股收购价13.35港元,较停牌前收盘价大幅溢价64%。2009年3月18日,邵氏兄弟正式退市,就此结束该公司38年的上市历程。
TVB:2000年股价曾创85.25港元
当香港电影业在上世纪60年代如日中天之际,邵逸夫又将投资目标转向刚刚兴起的电视行业,即竞投香港免费电视牌照,并在1980年以年过七旬的高龄成为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VB)最大的私人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开始了TVB的黄金发展期。
香港电视集团在1984年上市,并在1985年跻身恒生指数成分股。到了1988年,香港电视集团一分为二,TVB取代香港电视的上市地位。2000年3月,TVB股价创出了85.25港元的历史新高,当时其市值超过370亿港元。但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影视帝国,邵逸夫的后人并无意继承。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新加坡主营地产生意,于是邵逸夫选择将手中的股权出售。
做慈善:捐建项目达6013个
早在1975年,邵逸夫就成立了香港邵氏基金,在世界各地对教育、医疗或其他福利事业慷慨解囊。截至2012年10月,邵逸夫基金向内地教育赠款总额已达到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已达到6013个。此外,他还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中分别捐款1亿港元。2002年,他创立了邵逸夫奖,每年奖励在天文、医学和数学上有卓越成就的学者,被誉为“东方的诺贝尔奖”。该奖项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一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