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东山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7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2月03日

史东山-个人评价

发布时间:2011-02-21 15:16:5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在三十年代,他便紧随党的领导,成为左翼电影的一个开拓者,并且在电影艺术的探索上,孜孜不倦,成为一个勤恳的耕耘者,他把全部生命贡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
  我们回顾他的一生,他确实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在黑暗的旧社会,他勇于斗争,绝不屈服于反动派的压力。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则以全部诚心对待,绝不说一句假话、做一件违背良知的错事,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他把一切献了出来,直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过去值得珍惜,今天更应该大大发扬。
  史东山 作品
  但是,过去却有太多太多的知识分子,包括我自己,却屈服于权势的压力下,苟且偷生,而今天,又有太多的知识分子,面对金钱和物欲,匍匐在地,失掉了自己的灵魂。
  回想五十年代那个时候,史老都在电影局工作,而且一段时间同在北京舍饭寺的一个院子里生活,每次看到他,都会表示自己的尊敬。但是,应该说,我们并不是真正理解他,也没有真正从他的性格中吸取生活的力量,因为当时就在运动的压力下,他昂然高举自己的生命进行抗议的时候,我们却匍匐在权势的面前,检查自己的所谓错误。我们绝不可以忘却那段历史。记取那段历史,才是对他真正的纪念。
  当然,作为一位知识分子,他表现了自己的浩然正气。同时,他作为一位艺术家,也表现了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了,他把自己的艺术生命真正投入人民的事业中。虽然,他的早早离开,使他不能充分展示他那大海激荡的艺术生命,但是,就他留下来的作品,也已经让我们进入了他那高远开阔的精神境界。他那颗透明的知识分子的心,永远照耀着我们。
  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史诗的气魄。那时,抗战胜利后,他第一个在银幕上反映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反对暴政的伟大斗争,从抗战前写到抗战胜利后,热烈地表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真正抒写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性格,抨击了反动统治者只求私利的卑怯灵魂,呼唤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斗争。在那个年代,他是面对压迫,怀着头可断、血可流的不屈意志,坚持拍摄了这部影片。这就是史老的性格,他心中永远有着人民。
  当时,我曾经写过对影片的长篇评论,我写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怀念,是痛苦,是愤怒,是斗争,它让我们整个精神,好似经过激流的冲洗,经过火焰烤炙,经过铁锤的击打”,“它让我们的精神跃然奋起。”
  我写道:“影片的成功,没有别的什么理由,就因为它没有说谎,它没有欺 骗,它不轻浮,它不玩弄,它让生活真实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因此,它比别的国产片有价值。”这种艺术精神,不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大大提倡,需要大大发扬光大的吗?
  史老不仅是一个创作者,而且也是一个理论家,这方面留下来的著述,也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他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以知识分子作为主人公,于是有的电影史册,竟然因此扣以小资产阶级的帽子加以贬低。这种理论显然只是一种极左思潮的表现。事实上,中国知识分子,从“五四”开始,便积极地投入人民思想解放的巨潮,他们的历史地位不容怀疑。而史老之所以这样选择,更丝毫不是意味着对工农大众的忽视。事实上,解放后,他就拍摄了《新儿女英雄传》。重要的是他坚持反对题材决定论,反对机械的阶级划分论,他更直接地提出为工农兵的利益,绝不是只是歌颂。他的这些观点,在那极左思潮当道的年代,无异是大逆不道,是异类,必然要受到批判。但是他面对压力,宁可献出生命,也不后退一步。这就是史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伟大风范。这里不是单纯的文艺观念上的冲突,也是人格力量的碰撞。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