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泽芳-研究种间杂交
30年代的棉花育种工作,都是纯系育种或品种间杂交育种;对棉属的分类,多以形态特征和纤维性状为主,较少采用细胞学或细胞遗传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冯泽芳为拓宽棉花种性改造的途径,大胆从事美洲陆地棉和海岛棉与中国亚洲棉的种间杂交及其后代的遗传学和细胞学研究。亚洲棉与美洲棉的杂交属于种间杂交,原先很难成功。到30年代初才渐有可能杂交的报道。且多由美洲棉与草棉的杂交。亚洲棉和美洲棉杂交时,亚洲棉为母本,一无所得;以美洲棉为母本,可得少量杂种,但F1代均不育。当时对这种不育现象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释。冯泽芳从大量的杂交试验中明确了以染色体多的美洲棉作母本,以染色体少的中国亚洲棉作父本,可以得到极少量的杂种,这在当时是一个新论点,并为以后的实践所证实。他根据杂种一代花粉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分析了种间不易交配性及杂种一代不育性的原因。这些观点和所提供的富有说服力的论证数据,在当时处于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还值得指出的是,冯泽芳的《亚洲棉与美洲棉杂种之遗传学及细胞学的研究》这篇博士论文是在国内事先构思和设计好的题目,只是借留学深造之便,利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和科研资料(参阅有关文献100余篇),发扬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自力更生、洋为中用的精神奋力研究而来的成果。今天追忆起来,很值得大家学习。论文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