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这样评价 张玉珍丈夫杨善洲:“好人!好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杨善洲去世后,他的亲属从老人收藏信件和笔记本的藤条箱中找到一封泛黄的信。这封信写于1970年,老人珍藏了整整四十年。
信是全家人委托大女婿写来的,信中说,“不论下大小雨,家里就都是水,晚上连睡都不敢睡,烧火处都没有,两个妹妹一下雨就哭个不停。”这封信没有产生“效果”,家里的房屋依然破旧。
1975年雨季,老屋漏雨十分厉害,没有哪处是干爽的。张玉珍让人捎信给杨善洲,让他想办法凑点钱帮助家里修修房子。两个多月过去了,杨善洲寄回30元,并写来一封信给家里:“我实在没有钱,这一点秘书可以作证。眼下农民比我们困难的还很多,作为一个地委书记,别以为我有钱,这一点需要你们的理解。”
1987年,他到施甸下乡,女婿来找他,说家里房子又漏雨了,能不能给点钱修缮一下。他还是那句话,“我暂时没钱,这旮旯漏就搬到那旮旯住,攒拢些住。”可当他听说大官市大队成立了茶叶专业组,却缺乏生产资金时,到处借钱,硬是一次凑了800元给专业组送了过去。如此“慷慨”,对杨善洲来说是常事。遇到群众生产生活有困难,他总是从自己兜里往外掏钱“接济一下”。“老书记把大家当成自己的家,怎么顾得上他的小家?”和他共事过的干部说。
1995年,杨善洲已经退休回到大亮山林场种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元,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一幢新房。
盖好房,老伴找到他:“能不能凑点钱,帮娃娃们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只凑出9600元,老伴说,“你几十年就攒了这么点钱?”杨善洲摆了摆手说,“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为了不拖累孩子们,杨善洲做主,把盖起没几年的房子卖了。这件事在保山广为流传,人们编成了顺口溜:“施甸有个杨老当(文革期间被定为当权派),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
面对一些人不解的询问,杨善洲说:“一个党员,你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
有网友这样评价杨善洲:“好人!好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善洲在公德上无可挑剔,在私德上也能兼顾,是一个可比可学的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