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爷”杨佐青
这个杨矮子,直到日本投降前,日本谍报机关也没弄清楚是谁。
杨佐青(1911—1970年)原名杨奠坤,曾用名杨树田、杨君武,在党内的绰号被称为“山东杨”、“黑杨”。吉林省阿城县(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人,哈市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
杨佐青1926年赴哈尔滨求学,考入哈尔滨第二中学,逾二年,又考入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读书。因家里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开始半工半读。这时,他广泛接触到社会最底层的工人群众和贫苦市民,并与哈一中学教师、中共地下党员周一粟、王同元有所接触,同时读了鲁迅、郭沫若、蒋光慈等许多进步人物的书刊,以及介绍苏联革命的书籍,使他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开始萌发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1928年11月,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修筑五条铁路的斗争,被推选为哈尔滨市学生维护路权联合会的领导成员。9日,他带领一中全校学生到东省特别区第二中学门前,参加全市学生维护路权大会和示威游行,当学生来到道外正阳街西口时,遭到滨江县知事李科元、滨江警察厅长高齐栋指挥的军警阻截。杨佐青带领一中童子军向军警冲去,双方展开了搏斗,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一·九”运动。在抗路斗争中,杨佐青受到了锻炼和考验,加入了共青团。
1930年春,杨佐青因组织全校学生抗议东省特别区警察逮捕共产党员教师周一粟,被学校开除。此后,受中共北满特委委派,做反帝大同盟工作。其间,他经常深入到各学校,广交青年朋友,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反帝大同盟和共青团。同年,杨佐青经王同元、孙克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佐青受党组织委派,负责兵运工作。曾对东省特别区警备总队策动武装哗变,经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作,起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不料,就在准备起义的当天下午,由于走漏了风声,警备队中的大、中队长被总队长于镜涛软禁起来,起义失败。
1932年2月,杨佐青作为巡视员被满洲省委派到磐石地区搞武装斗争,建立我党领导的抗日南满抗日根据地。经过抗日宣传和动员工作,杨佐青把磐石中心县委只有7人的特务队(又称打狗队)同李红光领导的劳农赤卫队合并为抗日的赤色游击队,李红光任队长,他任政委。6月4日,以赤色游击队为基础成立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又称磐石游击队)杨任政委 兼第一分队长。9月,因为遭到郭家店地主武装伏击,杨君武受了重伤,离开游击队,回到哈尔滨养伤。其间,他向满洲省委汇报了工作,建议省委派懂军事、有才干的同志去发展磐石游击队。不久,省委派杨靖宇去磐石,杨佐青参与创建的磐石反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军。
杨佐青伤愈后,转作国际情报工作。1932年冬,到共产国际情报组织驻哈尔滨情报组工作,不久任北满地区国际情报组组长,做情报工作是十分危险的,在街上被盯梢,随时接受日伪敌人的盘查是常有的事,作为哈尔滨情报站的负责人,杨佐青经常告诫和他一起工作的战友们要注意情报工作的技巧,包括如何隐蔽和保护自己以便能更好地同敌人斗争。为掩护情报工作,这些情报人员大都因工作需要经常变换身份。如杨佐青,他曾扮过医生、神父、商人。据讲,杨佐青为了完成任务,还曾扮过女人。因为他的喉结不是那么明显,而且个子不是很高。
1934年派往莫斯科受专门训练,在莫斯科郊区苏军参谋部举办的四局的情报学校学习政治、无线电、燃烧、爆破、射击、汽车驾驶、秘密工作等科目。1935年春任天津国际情报组副组组长。1936年春到上海国际情报组工作,受苏联红军司令部参谋部第四局派出的驻上海“商务代表”伊万诺夫单线领导(也有人说他另有名字,叫A·鲍威尔,是德国人,苏联籍)。伊万归国后,这个情报组织先归乔琪领导后转为捷尔甲领导。
杨当时以大北广告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往来于华北、东北各大城市,发展组织,下达命令,分发经费。张逸仙是杨的副手。杨常驻上海,张常驻天津。“七七”事变后到1942年被捕,杨一直在上海搞动态与静态情报。杨精通俄语,与伊万接头地点为共同租界南京路马拉斯咖啡馆、外滩公园、兆丰公园、南京路中国银行前、大光明电影院、大光明咖啡馆等处。每次接头地点都变换。在银行前以对换外币方式接受经费。对外秘密通信,常以德度齿科医院的关系收转。他指导天津机关的一切行动,天津的机关设在英租界田瘸子英语补习班楼上。杨奠坤和他的战友,从上海——天津——大连,以及东北、华北各大城市,组成了一个葡萄状的情报网,全国有50多个支部,都是单线联系。一切重大决策,都以秘密的电台与莫斯科联系,电台一般设在苏联上海侨民居住区内。
做情报工作,要求极端社会化,无论赌场、烟馆、妓院,还是高尔夫球场、赛马场都去。有时装得十分阔气,与各种人周旋以搜集情报。同时,特别注重日军占领区的港口、码头的观察,注重训练发展苦力工人,利用工人出入仓库、码头的便利,从码头进出调运的物资中判断敌人的军事动向。对敌人机场也很注意,飞机起飞的架次、方向都作详细记录,以研究分析日军的军事动态。有时紧急与上级联系,就在规定的地点写上阿拉伯字。如3+2+1,即三月二日一点钟在此接头。
杨佐青人在上海,可心里仍然惦念着东北的抗日事业,因为他受过特殊训练,能自制雷管,用甘油、阿司匹林等西药可配成炸药。便利用自己的特长,派遣女交通员张琴玲携带经费和炸药,往来于关内外,向大连地区的国际情报组织发出指令,先后在大连对日伪仓库、码头、工厂放火78次,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连码头二站、周水子军用仓库、甘井子石油厂等多处日军战备物资集中地大爆炸。
1942年9月,杨佐青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逮捕,但一直没有暴露身份,抗战胜利后出狱。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后,杨佐青调哈尔滨市公安局工作,历任督察长、公安干校副校长、外侨科长、秘书长等职。1949年9月,任哈尔滨市外事处长。1951年任黑龙江外事处处长兼哈尔滨市外事处处长。1960年任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1968年1月因所谓“苏联特务”、“国民党特务嫌疑”被拘留审查,1970年12月2日,含冤死去。
这个杨矮子,直到日本投降前,日本谍报机关也没弄清楚是谁。
杨佐青(1911—1970年)原名杨奠坤,曾用名杨树田、杨君武,在党内的绰号被称为“山东杨”、“黑杨”。吉林省阿城县(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人,哈市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
杨佐青1926年赴哈尔滨求学,考入哈尔滨第二中学,逾二年,又考入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读书。因家里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开始半工半读。这时,他广泛接触到社会最底层的工人群众和贫苦市民,并与哈一中学教师、中共地下党员周一粟、王同元有所接触,同时读了鲁迅、郭沫若、蒋光慈等许多进步人物的书刊,以及介绍苏联革命的书籍,使他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开始萌发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1928年11月,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修筑五条铁路的斗争,被推选为哈尔滨市学生维护路权联合会的领导成员。9日,他带领一中全校学生到东省特别区第二中学门前,参加全市学生维护路权大会和示威游行,当学生来到道外正阳街西口时,遭到滨江县知事李科元、滨江警察厅长高齐栋指挥的军警阻截。杨佐青带领一中童子军向军警冲去,双方展开了搏斗,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一·九”运动。在抗路斗争中,杨佐青受到了锻炼和考验,加入了共青团。
1930年春,杨佐青因组织全校学生抗议东省特别区警察逮捕共产党员教师周一粟,被学校开除。此后,受中共北满特委委派,做反帝大同盟工作。其间,他经常深入到各学校,广交青年朋友,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反帝大同盟和共青团。同年,杨佐青经王同元、孙克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佐青受党组织委派,负责兵运工作。曾对东省特别区警备总队策动武装哗变,经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作,起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不料,就在准备起义的当天下午,由于走漏了风声,警备队中的大、中队长被总队长于镜涛软禁起来,起义失败。
1932年2月,杨佐青作为巡视员被满洲省委派到磐石地区搞武装斗争,建立我党领导的抗日南满抗日根据地。经过抗日宣传和动员工作,杨佐青把磐石中心县委只有7人的特务队(又称打狗队)同李红光领导的劳农赤卫队合并为抗日的赤色游击队,李红光任队长,他任政委。6月4日,以赤色游击队为基础成立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又称磐石游击队)杨任政委 兼第一分队长。9月,因为遭到郭家店地主武装伏击,杨君武受了重伤,离开游击队,回到哈尔滨养伤。其间,他向满洲省委汇报了工作,建议省委派懂军事、有才干的同志去发展磐石游击队。不久,省委派杨靖宇去磐石,杨佐青参与创建的磐石反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军。
杨佐青伤愈后,转作国际情报工作。1932年冬,到共产国际情报组织驻哈尔滨情报组工作,不久任北满地区国际情报组组长,做情报工作是十分危险的,在街上被盯梢,随时接受日伪敌人的盘查是常有的事,作为哈尔滨情报站的负责人,杨佐青经常告诫和他一起工作的战友们要注意情报工作的技巧,包括如何隐蔽和保护自己以便能更好地同敌人斗争。为掩护情报工作,这些情报人员大都因工作需要经常变换身份。如杨佐青,他曾扮过医生、神父、商人。据讲,杨佐青为了完成任务,还曾扮过女人。因为他的喉结不是那么明显,而且个子不是很高。
1934年派往莫斯科受专门训练,在莫斯科郊区苏军参谋部举办的四局的情报学校学习政治、无线电、燃烧、爆破、射击、汽车驾驶、秘密工作等科目。1935年春任天津国际情报组副组组长。1936年春到上海国际情报组工作,受苏联红军司令部参谋部第四局派出的驻上海“商务代表”伊万诺夫单线领导(也有人说他另有名字,叫A·鲍威尔,是德国人,苏联籍)。伊万归国后,这个情报组织先归乔琪领导后转为捷尔甲领导。
杨当时以大北广告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往来于华北、东北各大城市,发展组织,下达命令,分发经费。张逸仙是杨的副手。杨常驻上海,张常驻天津。“七七”事变后到1942年被捕,杨一直在上海搞动态与静态情报。杨精通俄语,与伊万接头地点为共同租界南京路马拉斯咖啡馆、外滩公园、兆丰公园、南京路中国银行前、大光明电影院、大光明咖啡馆等处。每次接头地点都变换。在银行前以对换外币方式接受经费。对外秘密通信,常以德度齿科医院的关系收转。他指导天津机关的一切行动,天津的机关设在英租界田瘸子英语补习班楼上。杨奠坤和他的战友,从上海——天津——大连,以及东北、华北各大城市,组成了一个葡萄状的情报网,全国有50多个支部,都是单线联系。一切重大决策,都以秘密的电台与莫斯科联系,电台一般设在苏联上海侨民居住区内。
做情报工作,要求极端社会化,无论赌场、烟馆、妓院,还是高尔夫球场、赛马场都去。有时装得十分阔气,与各种人周旋以搜集情报。同时,特别注重日军占领区的港口、码头的观察,注重训练发展苦力工人,利用工人出入仓库、码头的便利,从码头进出调运的物资中判断敌人的军事动向。对敌人机场也很注意,飞机起飞的架次、方向都作详细记录,以研究分析日军的军事动态。有时紧急与上级联系,就在规定的地点写上阿拉伯字。如3+2+1,即三月二日一点钟在此接头。
杨佐青人在上海,可心里仍然惦念着东北的抗日事业,因为他受过特殊训练,能自制雷管,用甘油、阿司匹林等西药可配成炸药。便利用自己的特长,派遣女交通员张琴玲携带经费和炸药,往来于关内外,向大连地区的国际情报组织发出指令,先后在大连对日伪仓库、码头、工厂放火78次,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连码头二站、周水子军用仓库、甘井子石油厂等多处日军战备物资集中地大爆炸。
1942年9月,杨佐青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逮捕,但一直没有暴露身份,抗战胜利后出狱。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后,杨佐青调哈尔滨市公安局工作,历任督察长、公安干校副校长、外侨科长、秘书长等职。1949年9月,任哈尔滨市外事处长。1951年任黑龙江外事处处长兼哈尔滨市外事处处长。1960年任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1968年1月因所谓“苏联特务”、“国民党特务嫌疑”被拘留审查,1970年12月2日,含冤死去。
这个杨矮子,直到日本投降前,日本谍报机关也没弄清楚是谁。
杨佐青(1911—1970年)原名杨奠坤,曾用名杨树田、杨君武,在党内的绰号被称为“山东杨”、“黑杨”。吉林省阿城县(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人,哈市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
杨佐青1926年赴哈尔滨求学,考入哈尔滨第二中学,逾二年,又考入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读书。因家里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开始半工半读。这时,他广泛接触到社会最底层的工人群众和贫苦市民,并与哈一中学教师、中共地下党员周一粟、王同元有所接触,同时读了鲁迅、郭沫若、蒋光慈等许多进步人物的书刊,以及介绍苏联革命的书籍,使他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开始萌发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1928年11月,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修筑五条铁路的斗争,被推选为哈尔滨市学生维护路权联合会的领导成员。9日,他带领一中全校学生到东省特别区第二中学门前,参加全市学生维护路权大会和示威游行,当学生来到道外正阳街西口时,遭到滨江县知事李科元、滨江警察厅长高齐栋指挥的军警阻截。杨佐青带领一中童子军向军警冲去,双方展开了搏斗,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一·九”运动。在抗路斗争中,杨佐青受到了锻炼和考验,加入了共青团。
1930年春,杨佐青因组织全校学生抗议东省特别区警察逮捕共产党员教师周一粟,被学校开除。此后,受中共北满特委委派,做反帝大同盟工作。其间,他经常深入到各学校,广交青年朋友,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反帝大同盟和共青团。同年,杨佐青经王同元、孙克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佐青受党组织委派,负责兵运工作。曾对东省特别区警备总队策动武装哗变,经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作,起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不料,就在准备起义的当天下午,由于走漏了风声,警备队中的大、中队长被总队长于镜涛软禁起来,起义失败。
1932年2月,杨佐青作为巡视员被满洲省委派到磐石地区搞武装斗争,建立我党领导的抗日南满抗日根据地。经过抗日宣传和动员工作,杨佐青把磐石中心县委只有7人的特务队(又称打狗队)同李红光领导的劳农赤卫队合并为抗日的赤色游击队,李红光任队长,他任政委。6月4日,以赤色游击队为基础成立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又称磐石游击队)杨任政委 兼第一分队长。9月,因为遭到郭家店地主武装伏击,杨君武受了重伤,离开游击队,回到哈尔滨养伤。其间,他向满洲省委汇报了工作,建议省委派懂军事、有才干的同志去发展磐石游击队。不久,省委派杨靖宇去磐石,杨佐青参与创建的磐石反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军。
杨佐青伤愈后,转作国际情报工作。1932年冬,到共产国际情报组织驻哈尔滨情报组工作,不久任北满地区国际情报组组长,做情报工作是十分危险的,在街上被盯梢,随时接受日伪敌人的盘查是常有的事,作为哈尔滨情报站的负责人,杨佐青经常告诫和他一起工作的战友们要注意情报工作的技巧,包括如何隐蔽和保护自己以便能更好地同敌人斗争。为掩护情报工作,这些情报人员大都因工作需要经常变换身份。如杨佐青,他曾扮过医生、神父、商人。据讲,杨佐青为了完成任务,还曾扮过女人。因为他的喉结不是那么明显,而且个子不是很高。
1934年派往莫斯科受专门训练,在莫斯科郊区苏军参谋部举办的四局的情报学校学习政治、无线电、燃烧、爆破、射击、汽车驾驶、秘密工作等科目。1935年春任天津国际情报组副组组长。1936年春到上海国际情报组工作,受苏联红军司令部参谋部第四局派出的驻上海“商务代表”伊万诺夫单线领导(也有人说他另有名字,叫A·鲍威尔,是德国人,苏联籍)。伊万归国后,这个情报组织先归乔琪领导后转为捷尔甲领导。
杨当时以大北广告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往来于华北、东北各大城市,发展组织,下达命令,分发经费。张逸仙是杨的副手。杨常驻上海,张常驻天津。“七七”事变后到1942年被捕,杨一直在上海搞动态与静态情报。杨精通俄语,与伊万接头地点为共同租界南京路马拉斯咖啡馆、外滩公园、兆丰公园、南京路中国银行前、大光明电影院、大光明咖啡馆等处。每次接头地点都变换。在银行前以对换外币方式接受经费。对外秘密通信,常以德度齿科医院的关系收转。他指导天津机关的一切行动,天津的机关设在英租界田瘸子英语补习班楼上。杨奠坤和他的战友,从上海——天津——大连,以及东北、华北各大城市,组成了一个葡萄状的情报网,全国有50多个支部,都是单线联系。一切重大决策,都以秘密的电台与莫斯科联系,电台一般设在苏联上海侨民居住区内。
做情报工作,要求极端社会化,无论赌场、烟馆、妓院,还是高尔夫球场、赛马场都去。有时装得十分阔气,与各种人周旋以搜集情报。同时,特别注重日军占领区的港口、码头的观察,注重训练发展苦力工人,利用工人出入仓库、码头的便利,从码头进出调运的物资中判断敌人的军事动向。对敌人机场也很注意,飞机起飞的架次、方向都作详细记录,以研究分析日军的军事动态。有时紧急与上级联系,就在规定的地点写上阿拉伯字。如3+2+1,即三月二日一点钟在此接头。
杨佐青人在上海,可心里仍然惦念着东北的抗日事业,因为他受过特殊训练,能自制雷管,用甘油、阿司匹林等西药可配成炸药。便利用自己的特长,派遣女交通员张琴玲携带经费和炸药,往来于关内外,向大连地区的国际情报组织发出指令,先后在大连对日伪仓库、码头、工厂放火78次,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连码头二站、周水子军用仓库、甘井子石油厂等多处日军战备物资集中地大爆炸。
1942年9月,杨佐青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逮捕,但一直没有暴露身份,抗战胜利后出狱。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后,杨佐青调哈尔滨市公安局工作,历任督察长、公安干校副校长、外侨科长、秘书长等职。1949年9月,任哈尔滨市外事处长。1951年任黑龙江外事处处长兼哈尔滨市外事处处长。1960年任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1968年1月因所谓“苏联特务”、“国民党特务嫌疑”被拘留审查,1970年12月2日,含冤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