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报和清国的备战情况
德国公报和清国的备战情况
德国海军部谍报局发行的杂志《马林伦多肖》,详细刊载了有关黄海海战的富有种种风趣之报道。消息当然多系根据汉纳根所报。据该公报所载,清国舰队于宣战前,除一吋八五炮、三磅炮、一吋四六炮以及“霍其克斯”一磅炮而外,还领取并安装“古尔松”一吋九七速射炮二十门。其中二门如前所述于牙山海战后装配给济远,其余各炮如何分配安装虽一无所知,但在参加前述九月十七日海洋岛海战的军舰表中,我认为是根据最足凭信之报告所作的记载。
回顾八月间,海军当局认为敌舰多为非装甲舰,请求增发榴弹,李鸿章应允,但兵部尚书认为有侮自己职责而拒绝。因此重炮通常各自只有榴弹十五发,不用一小时半即可打光。其余只有穿甲弹。而且清军装备除上述大炮外,皆为克式或安式炮,但日军则用加式、克式以及安式各种炮,其中还有具式。而且其速射炮中还有使用无烟火药的。
该报告还继续说,清国提督担心各舰舰质不一,特别缺少信号装置,不能满足大军所需,舰长缺乏实战经验,信号手人数不足,而且各舰信号员理解信号能力不可靠等,因此相信舰队行动不能一致。对舰队监督只能限于巡航期间,一且交战,各舰长必然各据己见随意运动,因此发布训令如下:
一、战斗中姊妹舰或其小分队必须进退一致,攻守相助,
一、舰首必须始终指向敌舰应战,
一、各舰必须跟随提督行动。
最初对敌军首先应编成的阵形,是遵照英国琅威理大佐所教授的鳞次横阵。即在横阵中列成小的纵队,后排各舰排列于前排各舰之间。
在战斗准备时,根据济远与吉野的实战经验,为了缩小目标及便于放出在司令塔内爆炸之敌弹碎片和瓦斯,而将司令塔顶盖拆掉。为减少舢板碎片飞散的危险,各舰只留一或二只,其余全部置于旅顺口。没有防护设施的速射炮用砂袋围上,司令塔用围墙加以保护。其余露天地点和物体也用煤袋分别加以保护。在镇远甲板上贮水约有半寸深,以防火灾。
欧洲人参加舰队的,在定远上计有丁提督的顾向汉纳根、泰莱、炮术长少校尼格路士(英国海军军官、战死),大机械师阿璧成;在镇远有马吉芬少校、炮术长哈卜们;在致远有机械师亚历山大·巴维斯(因军舰沉没而溺死);在济远有机械师哈富门。
据参加战斗的欧洲军官报告,上午十时甫过,遥望南方升起数缕煤烟(日本军舰燃烧煤烟,经常自四十海里以外即可望见),立即报告丁提督。提督当即命令各舰启锚,排好预定阵形,以五六节速度向南方航进。不知何故两翼舰船逐渐落伍。日军观察结果,认为中国舰队采取“v”字阵形。行军中清舰不用午餐。与此相反,日军一见敌影,伊东提督立即命令准备就餐。并发出信号,必须就餐,空腹则将一事无成。定远开炮正值零时二十分,距离约六千米。但炮弹未抵达敌舰。然而由于发炮震动剧烈,都从舰桥跌下,丁提督也因此而负重伤,舰队暂由舰长刘步蟾指挥。此时,日军先锋队即将绕至清国舰队右翼,清军各舰同时向右舷回转,因而阵形愈加混乱。于是,日本先锋队也向右舷回转。当全舰队到达大约距清国舰队三千三百米时,一起向清舰发炮,清国舰队右翼舰艇为此遭到剧创。而且最初发射的炮弹,击毁了定远的信号机,无任何保护的信号手也被一扫而光。至此,清舰队已无一主舰。旗舰定远的表现即使值得称赞之处甚多,但可惜缺乏使其他舰只服从的威严。而且两翼舰此时已远远落伍。
超勇奔往大鹿岛,准备把船开上浅滩。正在不断喷着火焰航行时,正遇见慌乱逃走的济远,结果被撞沉于浅海,船员抱住绳索等器械,后被鱼雷艇救助。
济远目睹兄弟舰艇危急,为何如此急于逃走而不予救助,其意实在难解。后来舰长终以自己一命偿此过失。济远遭受日军的损害不大,仅仅由于舰尾炮的坐力,损坏了照准器,以及由于榴弹爆炸有数名士兵被炸死,其余部分丝毫未遭破坏。
广甲(属于福建或广东舰队,参加战斗的舰只除广丙(甲)外全系北洋舰队)也离开左翼向威海卫行驶。次夜抵旅顺口附近的大连湾,然后开上浅滩,但舰体无一处漏洞,也无大伤。九月二十三日被浪速和秋津洲发现,因已被船员自行抛弃,遂被日舰破坏。据传,最初船员也对该舰多少进行了破坏。
清国舰队遭受损失甚大,其后仅剩六舰,因此想要从敌军阵内冲击,但队伍已经溃散,各舰因互相躲避僚舰的炮口,又不能如意发炮。此时正在继续合击敌之右翼的日军先锋队,发现敌舰数艘从大孤山出现。坪井少将为了救助赤城和比睿,便不等司令长官的命令,急忙向左舷转舵。清国舰队虽然见此,但也无意追击接战。这时经远、致远、来远和靖远正在追击二艘受伤敌舰,由于日军先锋队的回航也不得不放弃。但因为先锋队必须进行第二次回
日军先锋队再次向左舷转航,然后向敌军本队(此时巳减少为定远和镇远二舰)前进,继续向左舷回转。此时日军本队则向右舷回转,经常保持二千二百米到三千三百米的距离,包围敌舰进行攻击。清军两艘铁甲舰虽然数次试图迎战,但扶桑速度虽然不如二舰,然而始终不离战斗行列,努力奋战,二铁甲舰见此亦自知无能为力。战斗中镇远屡次奋力保护旗舰,行动十分勇敢。二舰普通榴弹已全部用尽,穿甲弹效力不大,因而相当气馁,但依然极力奋战。后来定远终于起火,二舰上部所遭弹痕密如蜂巢,但他们从未企图逃走。下午三时二十分左右,松岛因损伤严重而返航吴港。伊东提督为了把旗舰转移到桥立,不得已暂时中止战斗。不久,再次开始回转运动,直至炮弹打光,一直在进行战斗。清军完全否认伊东提督所作关于本日战斗结果情况的报告。清军说,由于日军向南方逃走,我铁甲舰追击约一小时。在两军报告如此矛盾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历来的实际经验,相信日军的报告断然无误。
西京丸开始虽然接到不许参战的命令,但自下午一时九分以后,一直参加战斗。西京丸在战斗中处于观战的极好位置,这一点根据战后舰长的全面报告,以及从舰上拍摄的战斗实况照片可以得知。该舰由于被敌军十二寸榴弹击中,蒸气舵轮机被毁,虽然一时以手舵轮代替,但迟迟加快不了速度。不久敌军二艘铁甲舰开到相距一锚链以内,但害怕被西京丸冲撞而不敢逼近。西京丸不久装上预备的“复滑车”,才以缓慢的速度向大鹿岛方向驶去。途中发现扬威搁置浅滩,但已不敢试图对敌。这对西京丸来说实在万幸,因西京丸已经破损、船体进水。但其后该舰又和为躲避日本先锋队冲撞的平远、广丙、福龙等相遇。福龙接连发出三发鱼雷,但第一发没有射出,第二发未中,最后一发(据伊东提督的报告)从船底穿过。福龙距西京丸甚近,数十发炮弹密如雨注,但也一发未中。后来西京丸向平壤海口开去。交战中,桦山提督始终位于舰桥观战。战斗结束后,丁提督收拢残破军舰,派鱼雷艇去大孤山,命令运输船跟随舰队返回旅顺口。到达该地时,发现济远已经投锚。
据说此次战役,清军的死伤,不包括沉没军舰的死伤者在内,合计死者仅三十人,伤88人(表略)。另外,尚有六百至七百人溺死。
舰 名 | 死者 | 伤者 |
定 远 | 14 | 25 |
镇 远 | 7 | 15 |
来 远 | 10 | 20 |
靖 远 | 2 | 14 |
济 远 | 3 | 0 |
平 远 | 0 | 12 |
广 丙 | 0 | 2 |
合 计 | 36 | 88 |
本站注:根据各种资料综合分析,甲午战争后日方统计的双方军舰中弹数有很大问题。日方军舰的中弹数显然没有把机关炮造成的损害算入,而在统计北洋舰队中弹数时,则将各种大小口径的炮弹一概算入,以至造成中日双方军舰中弹数相差悬殊的假象。
鱼雷、撞头和大炮
战斗中,日军没有利用一次自动鱼雷,为了炸毁扬威仅使用过一次外装鱼雷。另外,也未曾利用过撞头,只是专门利用炮火。清军也专事注重大炮,以大炮为主要武器。战斗开始时,是从桅楼测定距离,不久有数根桅杆被打断。经远、致远各自曾试图冲撞,但一次也未成功。但济远借此却意外奏了大功。总之,清军不善于使用鱼雷,如“乔德”由于两次机械发生故障,耽误了发射时机。另外,各舰于发射管中都装有鱼雷,临战时得机便可进行发射,但第二发则只是放置于装弹台。……后来镇远因害怕自己的鱼雷对本舰造成危险,而把准备发射的鱼雷沉入海中数枚。不久,突然敌弹飞来击毁了舰尾发射管。靖远也因同样理由,将鱼雷急速射出,但因原来无意将其沉没,因此其中二枚战后被拾得。不知当时致远及经远是否采取同样举动。致远招致之突然大祸,据传可能是由于舷旁鱼雷发射管破裂。这虽然不能断言,但却接近于可信。在此次战斗中,日军所有舰体都改涂成白色,清军则涂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