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海军爱国将领邓世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94
本馆由[ ghoskyno1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两种“油漆问题”说

发布时间:2010-03-07 14:18:14      发布人: ghoskyno1

两种“油漆问题”说

根据中国研究甲午战争所依据的史料来看,舰船油漆问题的滥觞来源自北洋海军洋员马吉芬的回忆。马吉芬 (Philo Norton McGiffin),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华盛顿镇人氏,曾就学于美国著名的海军学府,马里兰州的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后因为遭遇美国海军裁军而失业,辗转来到中国受雇于北洋海防,历任天津水师学堂、威海卫水师学堂的教习等职。甲午战争时马吉芬作为“镇远”舰大副参加了黄海大东沟海战,战后撰写了名为The Battle of the Yalu的海战回忆录[1]因为撰者是亲身经历海战的当事人,这份回忆录就显得弥足珍贵。

甲午战争过去30多年后,1936年中国刊物《海事》发表了名为《黄海海战述评》的The Battle of the Yalu中译本,是为该文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在涉及黄海大东沟海战初期,中国军舰“超勇”、“扬威”被日本第一游击队围攻起火的段落里,有“(‘超勇’、‘扬威’)舰中隔壁,俱为木造,施以油漆,粉饰外观”[2]的记载,联系下文“超勇”舰中弹起火的描写很容易让人产生油漆和军舰起火有关联的印象。1984年孙克复、关捷主编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中,由孙克复撰写的翁守瑜人物简介里对这种关联的诠释就更为明显,文称“‘舰中隔壁,俱为木造,施以油漆,粉饰外观’,敌舰全力聚攻,‘超勇’中弹起火”[3]

认为北洋海军舰船油漆存在问题的第二种评论来自报告文学《海葬》,同样也是在述说黄海大东沟海战“超勇”、“扬威”起火的部分中出现。称:“‘舰中隔壁,俱为木造,施以油漆,粉饰外观,’据《詹氏海军年鉴》主编詹氏考证,‘超勇’、‘扬威’二舰平时保养时不刮去舰体上原有的陈漆,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涂上新漆,年深月久越积越厚,而且为了省钱,每次调和油漆时都用廉价火油,整个舰体成了一个巨大的易燃物。中弹后,烈焰滚滚,不可收拾”[4]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到显然受了马吉芬回忆录《海事》译本的影响,而又新添加了《詹氏年鉴》主编考证的部分,使得内容显得更为丰富、充实,因而影响也极广泛[5]

马吉芬回忆录《海事》译本中的文字和报告文学《海葬》中就此的延伸描写,共同构成了北洋海军舰船油漆问题说。其中马吉芬回忆录《海事》译本中“舰中隔壁,俱为木造,施以油漆,粉饰外观”的文字,让人极易对北洋海军舰船的质量产生怀疑。而《海葬》中引用的《詹氏年鉴》主编“二舰平时保养时不刮去舰体上原有的陈漆,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涂上新漆,年深月久越积越厚,而且为了省钱,每次调和油漆时都用廉价火油”的考证结论,又很容易使人对北洋海军军舰保养管理的不良产生触目惊心之感。

然而这两则与油漆相关的评论,实际从技术角度而言,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