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洋海军乱战战术未能有效发挥的原因
(三)北洋海军乱战战术未能有效发挥的原因
——对国内北洋海军阵型评价的再评价之二
既然乱战战术是一项克制纵队队形的优良战术,那为什么北洋海军在大东沟海战中还会失利呢?其根层的原因就在于,北洋海军未能发起全面的乱战。戚其章先生提出的,“未能在战斗中适时分队击敌”,正是其失败原因的要害关键。
但是戚其章先生对此问题的阐述比较模糊,“每种阵型本身,也都包含着合与分两种因素。可化合为分,也可变分为合。在布阵时,只有将合与分的关系处理恰当,才能真正做到‘种种变化,神妙不穷’。”认为是丁汝昌的训令机械地把舰队固定成了一个整体。[98]实则,这又是对乱战战术不了解的体现。同时戚其章先生只是把北洋海军未能分队击敌作为一条不甚重要的失败原因,作为“此外”附列在“未能始终保持攻势”、“编队跨度过大,致使‘定远’、‘镇远’舰首的重炮无法有效地保护右翼诸舰”、“阵型内的小队排列有不当之处”三条他所认为的重要原因之后。
丁汝昌训令的真实含义、编队跨度过大的问题,上文已作分析,不再赘述。而“未能始终保持攻势”其实是北洋海军遭遇逆境,转入防御的一种被迫的结果,不能本末倒置,将结果当作原因。至于阵型内的小队排列不当,主要观点是认为北洋海军不因将主力铁甲舰布置在阵型中央,而应该排列在阵型两翼。但这一说法,仍是建立在不懂乱战战术,而将北洋海军的夹缝雁行阵视作固定不变的作战阵型的错误理解上。倘若真要采取这种事后诸葛亮的策略,那么日舰以纵队直插北洋舰队中央弱舰,将北洋海军的横队拦腰砍段,又不知北洋海军会进入怎样的困境。
真正导致北洋海军此战战术失利的重大原因,不是这些似是而非的事后分析,而是因为北洋海军未能发起夹缝雁行阵的真意,即乱战。没有能够像这种战术历史上的几次成功战例那样,在第一时间与敌方进入乱战。其具体体现就是,在日本联合舰队以纵队队形通过北洋海军阵前时,北洋海军没有能够以多个战术组合的方式,快速接近日本舰队,并突破其阵型,使之陷入混乱。导致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实际非常简单,就是航速、机动能力。